[发明专利]长牡蛎β-tubulin基因的电穿孔基因编辑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78335.1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3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琳;张韦;许悦;产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87 | 分类号: | C12N15/87;C12N15/12 |
代理公司: | 山东三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8 | 代理人: | 牛继梅;高洋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蛎 tubulin 基因 穿孔 编辑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长牡蛎β-tubulin基因的电穿孔基因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筛选长牡蛎亲贝,解剖获取卵子和精子,在26℃海水中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比例为3-5:1;授精完成后,观察第一极体出现时间,出现第一极体10min内完成电穿孔实验,对长牡蛎β-tubulin基因进行电穿孔基因编辑;电穿孔实验后的受精卵放入天然海水中,26℃恒温培养;将电穿孔基因编辑处理后的受精卵培育至8h-11h,取样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突变的检测;
其中,100μL电穿孔实验体系包含电转缓冲液60μL,sgRNA和Cas9蛋白复合物10μL,受精卵30μL;电转缓冲液为使用天然海水配制的0.77M甘露醇溶液;sgRNA和Cas9蛋白复合物中sgRNA与Cas9蛋白终浓度为15-45ng/μL;受精卵的浓度为1000个/μL;
电穿孔实验参数为36-250V/0.1-50m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长牡蛎β-tubulin基因的电穿孔基因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穿孔实验参数优选的为40V/50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长牡蛎β-tubulin基因的电穿孔基因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gRNA和Cas9蛋白复合物中sgRNA与Cas9蛋白终浓度为30ng/μL。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长牡蛎β-tubulin基因的电穿孔基因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gRNA和Cas9蛋白复合物由以下方法获得:
(1)根据SEQ ID NO:1所示的长牡蛎β-tubulin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长牡蛎β-tubulin基因的两个sgRNA位点,靶位点分别如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
(2)针对上述两个靶位点,依据sgRNA引物设计原则,设计长牡蛎β-tubulin基因sgRNA引物分别如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
(3)使用特异性引物SEQ ID NO:4和SEQ ID NO:5与通用引物合成sgRNAs的DNA模板;进行体外转录获得长牡蛎β-tubulin基因的sgRNA1和sgRNA2;
(4)将sgRNA1、sgRNA2和Cas9蛋白按照浓度配比为1:1:1混合制得sgRNA和Cas9蛋白复合物。
5.β-tubulin基因作为经济贝类基因编辑体系构建中的标记基因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83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