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耐候钢抗震性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4561.2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0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荣;胡云凤;崔凯禹;汪创伟;周伟;张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2C38/46;C22C38/48;C21D8/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敬川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耐候钢 抗震 性能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耐候钢抗震性能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方法生产的耐候钢屈服现象不明显的问题。提高耐候钢抗震性能的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冶炼钢坯、热轧、冷却和卷取步骤,冶炼钢坯步骤中,所冶炼出的钢坯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9%,Si:≤0.75%,Mn:≤1.50%,P:≤0.02%,S:≤0.008%,Cu:0.20%~0.55%,Cr:0.30%~1.25%,Ni:0.12%~0.65%,V:≤0.10%,Nb:≤0.1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卷取步骤中,所采用的卷取温度为660℃~720℃。该方法生产工艺简单,其通过合理地控制钢坯的化学成分,并有效控制卷取温度,能够使生产得到的耐候钢有明显的屈服平台,且屈服点延伸率≥2.0%,大大提高了耐候钢的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耐候钢抗震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耐候钢早已广泛裸装使用于钢结构建筑及市政设施领域。裸露耐候钢在保护栏杆、钢丝护栏、照明塔等道路附属物上的应用,由于能节省维护管理费或调和景色,所以在风景美丽的地方或田园地区盛行。除桥梁外,在美国采用耐候钢作为结构材料建成的地标性建筑也较多。
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结构用钢体系研发上存在较大差距,但国内部分钢企已经有较大进展。未来,国内桥梁、公共建筑、商用建筑等领域,裸用耐候钢的工程将会越来越多。然而,国内外对于建筑结构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和抗震性能皆未同时要求,且缺乏对屈服平台长度的明确指标要求,不利于未来高性能建筑结构钢的发展。
例如:公布号为CN10386618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屈服强度为460MPa级耐火耐腐蚀抗震建筑用钢及生产方法,其添加了贵重金属Mo,且C含量为0.095%~0.18%,C含量高,焊接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不好。又例如:公布号为CN106987772A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耐火耐候钢及其生产方法,其C含量为0.012~0.046,添加合金元素种类多,形成碳氮化物,消耗较多C、N间隙原子,使C、N原子柯氏气团钉扎位错效应减弱,使耐候钢屈服现象不明显,同时该专利申请生产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产品断后延伸率较低。再例如:公布号为CN106435366A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含铌钒厚规格耐候钢及其轧制方法,其采用的卷取温度为580~640℃,易获得位错密度较高的条片形铁素体或贝氏体,导致耐候钢屈服现象消失或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耐候钢抗震性能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方法生产的耐候钢屈服现象不明显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高耐候钢抗震性能的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冶炼钢坯、热轧、冷却和卷取步骤,冶炼钢坯步骤中,所冶炼出的钢坯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9%,Si:≤0.75%,Mn:≤1.50%,P:≤0.02%,S:≤0.008%,Cu:0.20%~0.55%,Cr:0.30%~1.25%,Ni:0.12%~0.65%,V:≤0.10%,Nb:≤0.1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卷取步骤中,所采用的卷取温度为660℃~720℃。
进一步的是,冷却步骤中,所采用的冷却方式为层流冷却。
进一步的是,卷取步骤中,卷取得到的耐候钢的屈服点延伸率≥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生产工艺简单、实用性强,其通过合理地控制钢坯的化学成分,并有效控制卷取温度,能够使生产得到的耐候钢有明显的屈服平台,且屈服点延伸率≥2.0%,大大提高了耐候钢的抗震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45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