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的电动汽车热泵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2860.2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1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卢鹏宇;李英;张志强;陈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2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郭佳宁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神经网络 优化 电动汽车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的电动汽车热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设计包含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的8节点三层神经网络架构,并根据系统试验或仿真数据分别训练制冷模式、采暖模式、热泵能耗三个神经网络,反向递归计算各神经网络的权值矩阵Wr1、Wh1、Wp1和阈值矩阵Wr2、Wh2、Wp2;由神经网络权值矩阵和阈值矩阵按照网络构架表征系统状态X关于控制输入U和工况状态Xcon的特征函数关系;
所述热泵制冷模式神经网络,以压缩机转速Ncom、膨胀阀开度Ope_e、水泵转速Npump、环境温度Tenv、冷凝器进风量Vcon和乘员舱空调供风量VAC构成输入层,以乘员舱进风温度Tcan和电池温度Tbat构成输出层;
所述热泵采暖模式神经网络,以压缩机转速Ncom、PTC加热功率WPTC、环境温度Tenv、冷凝器进风量Vcon和乘员舱空调供风量VAC构成输入层,以乘员舱进风温度Tcan为输出层;
所述热泵能耗神经网络,以压缩机转速Ncom、PTC加热功率WPTC和水泵转速Npump为输入层,以系统能耗wsys为输出层;
步骤二、在调节范围内取随机值定义系统控制输入值初始值Utri_int,与系统工况状态Xcon,通过训练后的权值矩阵Wr1、Wh1、Wp1和阈值矩阵Wr2、Wh2、Wp2按照三层神经网络架构分别计算系统状态预估值Xcal,其中系统状态预估值Xcal包含乘员进风舱温度预估值Tcan_cal、电池温度预估值Tbat_cal、系统能耗预估值Wsys_cal;
步骤三、根据乘员舱温度需求Tcan_need、电池温度需求Tbat_need以及系统能耗,构建制冷工况和采暖工况的系统优化目标函数;其中,定义制冷工况优化目标函数Fr_opt形式如下,表示所有控制输入初始值对应系统预估状态同时满足乘员舱制冷需求和电池冷却需求的系统能耗集合:
Fr_opt(Utri_int)=(Wsys_cal|(Tcan_cal≤Tcan_need,Tbat_cal≤Tbat_need));
定义采暖工况优化目标函数Fw_opt形式如下,表示所有控制输入初始值对应系统预估状态满足乘员舱采暖需求的系统能耗集合:
Fw_opt(Uttri_int)=(Wsys_cal|Tcan_cal≥Tcan_need);
步骤四、对制冷工况和采暖工况进行目标函数全局寻优,记录每次控制输入初始值Utri_int计算的优化目标函数值为局部最优值Fopt_local,则制冷工况局部最优值为:Fopt_local=Fr_opt(Utri_int),采暖工况局部最优值为:Fopt_local=Fw_opt(Utri_int);
引入能耗约束条件,记录局部最优值的极小值为全局最优值Fopt_global:
Fopt_global=min(Fopt_local1,Fopt_local2,Fopt_local3,…Fopt_localn,)
步骤五、由PSO(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器滚动迭代系统优化目标函数的全局最优值,以收敛残差ε≤许用值作为计算收敛判定依据:ε=|Fopt_local-Fopt_global|
若不满足判定依据,按照粒子群优化算法更新控制输入试算值Utri′,并将Utri′作为新一轮的系统控制输入初始值Utri_int重复步骤二至五;若满足判定依据,输出Fopt_global对应的Ucal_global作为全局优化控制输入;
步骤六、将全局优化控制输入Ucal_global作为PID控制器的前馈优化补偿,以乘员舱温度需求Tcan_need和电池温度需求Tbat_need为约束反馈压缩机转速Ncom、水泵转速Npump、膨胀阀开度Ope_e、PTC加热功率Wpte作为当前热泵系的执行器控制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28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