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1909.2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9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冠琴;王平;谭秀峰;谢冬柏;姜卫国;任玉艳;王瑞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地址: | 262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墙体上的箱体(1)、枪体(2),连接于所述箱体(1)和所述枪体(2)之间的管体(3),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部的主控制器(4),所述管体(3)沿径向依次设置有冷却制容纳腔(31)、气体通道(32)和线体通道(33),其中,所述气体通道(32)和所述线体通道(33)与所述箱体(1)相连通,所述气体通道(32)的进气端(321)设置于靠近所述枪体(2)的一侧,所述气体通道(32)的出气端(322)设置于所述箱体(1)与所述管体(3)的连接处,所述线体通道(33)安装有连接所述箱体(1)和所述枪体(2)的充电线(21),所述冷却制容纳腔(31)内排布有多个半导体制冷片(3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4)的冷端贴附于所述冷却制容纳腔(31)和所述气体通道(32)之间的金属隔片(35)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4)的热端表面贴附有导热片(36),靠近所述墙体的箱体(1)侧面贯穿设置有容纳凹槽(11),所述容纳凹槽(11)内同向排布有多个金属散热片(12),所述容纳凹槽(11)内还设有吸风机(13)和对应的出风口(14),所述主控制器(4)与所述箱体(1)内置的充电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4)和所述吸风机(1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制容纳腔(31)远离所述气体通道(3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进风孔(311),所述冷却制容纳腔(31)与所述箱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出风孔(312),所述出风口(14)包括通过连接板(15)连接的第一出风口(141)和第二出风口(142),所述箱体(1)内沿靠近所述冷却制容纳腔(31)的一侧设有绝热板(16),所述第一出风口(141)与所述出风孔(312)通过所述绝热板(16)相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32)内部沿轴向设置有螺旋形导流板(3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4)的上端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电磁铁(143)和挡板(144),所述挡板(144)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滑动端(1441)和磁吸端(1442),所述出风口(14)的两侧设置有滑槽(145),所述滑动端(1441)与所述滑槽(145)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端(1441)的长度与所述出风口(14)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磁吸端(1442)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145)的宽度,所述电磁铁(143)与所述主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磁吸端(1442)与所述电磁铁(143)磁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与所述主控制器(4)电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7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1)设置于所述出气端(322)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72)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4)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与所述主控制器(4)电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73),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173)贴附于主散热元件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科技学院,未经潍坊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190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