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结构屋面胎架滑移精度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1386.1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3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秦永康;杨光;张宝科;张斌杰;高申;王恩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张若川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屋面 滑移 精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屋面胎架滑移精度控制方法,步骤:从制作、运输及安装环节控制厂房立面系统钢结构的精度,在安装厂房立面系统钢结构前后对柱基础的沉降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柱基础周边采用分层对称回填夯实的方式进行回填;组装胎架并将胎架顶升就位,在胎架上安装行走装置将其布置在滑移轨道上,监测胎架本体的变形量并确认胎架两侧行走装置的行走方向与滑移轨道的布置方向匹配;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校正屋架拼装,屋架通过螺栓固定拼装,完成某段屋架拼装后滑移至指定位置,通过高强螺栓将屋架与侧墙立柱牛腿固定并对屋架上的各连接位置焊接。本发明的方法,施工进度快,安全隐患小,能够实现高强螺栓100%穿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结构屋面胎架滑移精度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梁柱节点精准对接、高强螺栓100%穿孔的钢结构屋面胎架滑移精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单,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为满足建筑设计要求,大量采用了钢结构构件,对钢结构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钢结构安装高度的限制,施工场地狭小的限制,吊机吊装重量的限制,此时可以考虑滑移或者提升等其他施工方案。如:宝钢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工程4区钢结构厂房跨度达到42米,长度达到435米,其厂房内安有设备基础即无法采用吊车在厂房内进行跨内安装,同时其厂房外侧还设计有电气室及辅助用房等,如使用吊车进行跨外安装,对吊车的起重吨位要求较高,施工成本较高,同时大型吊车布置在厂房外将堵塞施工临时通道,更何况土建与钢结构专业间上下立体交叉作业的安全隐患极大,还需合理协调屋面钢结构与土建的施工进度,因为屋面钢结构施工完成后土建工作无法使用塔吊。
为提高钢结构屋面系统的安装进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发了钢结构屋面滑移技术,但在实际施工中,厂房立面系统钢结构的加工及施工、基础位移、滑移误差、屋架拼装误差等各个环节不可避免地均会带来误差,这些环节将不断放大误差,最终导致钢结构屋面无法与钢结构厂房侧墙立柱对中即两者无法实现精准对接,在目前的工艺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钢结构屋面与钢结构厂房侧墙立柱通过100%穿孔的高强螺栓固定,目前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但其固定可靠性一般,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因此,开发一种对施工各环节进行控制最终实现100%穿孔的钢结构屋面胎架滑移精度控制方法极具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施工各环节进行控制最终实现100%穿孔的钢结构屋面胎架滑移精度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钢结构屋面系统安装方法精度较差、无法实现钢结构屋面与钢结构厂房侧墙立柱通过100%穿孔的高强螺栓固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屋面胎架滑移精度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从制作、运输及安装环节控制厂房立面系统钢结构的精度,在安装厂房立面系统钢结构前后对柱基础的沉降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柱基础周边采用分层对称回填夯实的方式进行回填,减小因基础位移造成的厂房立面结构位移;
(2)组装胎架并将胎架顶升就位,在胎架上安装行走装置将其布置在滑移轨道上,监测胎架本体的变形量并确认胎架两侧行走装置的行走方向与滑移轨道的布置方向匹配;
(3)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校正屋架拼装,屋架通过螺栓固定拼装,完成某段屋架拼装后滑移至指定位置,通过高强螺栓将屋架与侧墙立柱牛腿固定并对屋架上的各连接位置焊接,进而完成所有屋架的安装固定;
某段屋架的整个滑移过程分为多个滑移运行周期,在完成一滑移运行周期后检查胎架两侧理论位移与实际位移的偏差,根据偏差调整下段滑移运行周期胎架两侧的控制方案,直至完成整个滑移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13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