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1284.X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6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曹晨凯;张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素驱动(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C12N15/70;C12N1/21;C12N15/53;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 16152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丙醇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苏氨酸在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L-2-氨基-3氧代丁酸,L-2-氨基-3氧代丁酸自发脱羧得到氨基丙酮,氨基丙酮在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异丙醇胺,异丙醇胺包括1-氨基-(R)-2-丙醇或1-氨基-(S)-2-丙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化在细菌或真菌体内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苏氨酸为底物,加入含有氧化酶编码基因及还原酶编码基因的重组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发酵过程中,重组微生物过表达产生所述氧化酶及还原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酶编码基因包括tdh、yiaY、adhB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还原酶编码基因包括gre2p、egsA、SU7、VIN7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所述重组微生物,基因工程方法包括质粒表达或基因组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重组微生物通过质粒表达的方法进行构建,构建方法为:通过PCR扩增获得氧化酶编码基因及还原酶编码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共同连接至含有IPTG诱导型启动子的质粒载体上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中,测序后获得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微生物中即得到重组微生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重组载体为pZE-tdh-gre2p,pZE-tdh-gre2p构建方法为:以大肠杆菌MG1655及酿酒酵母S288C的基因组为模板分别通过PCR扩增得tdh基因和gre2p基因,将tdh基因和gre2p基因共同连接至含有IPTG诱导型启动子的pZElac载体上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dh5a感受态细胞中,测序后得到质粒pZE-tdh-gre2p。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重组载体为pZE-tdh-gldA,pZE-tdh-gldA构建方法为:以大肠杆菌MG1655及酿酒酵母S288C的基因组为模板分别通过PCR扩增得tdh基因和gldA基因,将tdh基因和gldA基因共同连接至含有IPTG诱导型启动子的pZElac载体上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dh5a感受态细胞中,测序后得到质粒pZE-tdh-gldA。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选自大肠杆菌、芽孢杆菌、棒状杆菌、酵母或链霉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选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一种或几种。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为20~90℃。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过程中,采用的培养基包括如下比例的原料:M9盐11~13g/L,硫酸镁1~5mM/L,氯化钙0.1~0.5mM/L、硫胺素0.01~0.05mg/mL、辅料10~100g/L、酵母粉3~8g/L、IPTG 1~3mM/L、硫酸卡那霉素30~60μ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素驱动(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元素驱动(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128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