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钻测量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1251.5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5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岳文;校文超;王金印;刘宇平;佘丁顺;王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022 | 分类号: | E21B47/022;E21B47/024;E21B49/00;G06N3/04;G06N3/08;G08C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优赛朝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4 | 代理人: | 原程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数据 智能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随钻测量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一种随钻测量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包括测井信号采集和转换模块、数据完整性判断器、深度神经网络模块和结果储存模块:
所述测井信号采集和转换模块包括多个地层评价传感器和信号初步处理器,地层评价传感器实时采集地层中不同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信号初步处理器进行初步的转换,转换后的信号输入数据完整性判断器中;
所述数据完整性判断器对输入数据进行判断,将数据分为完整数据、失真数据和舍弃数据,所述完整数据和所述失真数据输入深度神经网络模块进一步处理,所述舍弃数据直接删除;
所述深度神经网络模块包括神经网络修复模块和神经网络评价模块,所述神经网络修复模块接收所述数据完整性判断器传送的失真数据并构建和训练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修复,将修复后的数据输入测井信号采集和转换模块进行初步转换,所述神经网络评价模块接收所述数据完整性判断器传送的完整数据并构建和训练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评价,将评价完成后的数据输入结果储存模块;
所述结果储存模块对所述深度神经网络模块处理完的数据进行分类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测量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地层评价传感器包括井斜及工具面角传感器、自然伽马传感器和电阻率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测量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神经网络修复模块和所述神经网络评价模块均为已经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包括多层感知器,采用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该设置能够不断地优化深度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偏值,采用优化器使该神经网络的输出值和真实的目标值之间的误差最小,更准确输出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钻测量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感知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隐藏层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钻测量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果储存模块的数据类别包括泥浆信息类、围岩类、油层信息类。
6.一种随钻测量数据智能处理方法,应用于以上任一项所述随钻测量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将所述测井信号采集和转换模块传输方式设定为起钻传输或实时传输,所述地层评价传感器对地层中的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并初步转换,通过相应传输方式将信号转换后的信号输入数据完整性判断器中;
步骤2:所述数据完整性判断器接收到各类原始信号,并进行完整性判断,如果为失真数据,则进入步骤3,将失真数据传输到神经网络修复模块,如果为完整数据,则进入步骤4,将完整数据传输到神经网络评价模块,如果为舍弃数据,则直接进行删除;
步骤3:所述神经网络修复模块的输入层接收到数据完整性判断器传输的失真数据信息后,传送到各层感知器开始增强模型表达能力并利用迭代更新策略完成整段缺失数据的重构,修复完的数据返回步骤1,由输出层传递给测井信号采集和转换模块;
步骤4:所述神经网络评价模块的输入层接收到数据完整性判断器传输的完整数据后,各层感知器对该数据对应的结果进行评价,输出层对输出的信息进行标签,并传递给所述结果储存模块进行分类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12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式双进给数控珩磨机
- 下一篇:一种氢气与甲醇混合燃烧的工艺及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