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工具安装的壳体及基于其的安装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7262.6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9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谢东华;杜忠诚;陈绪年;巩金朋;李照龙;卫冬冬;李军军;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域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郎海云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具 安装 壳体 基于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工具安装的壳体及基于其的安装支架,涉及壳体安装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壳体本体;其特征在于,壳体本体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设置于壳体本体一表面;和卡接配合部,卡接配合部设置于壳体本体相邻表面;和压合配合部,压合配合部设置于卡接配合部上方;卡接配合部之间向外凸出形成一凸出结构,并在凸出结构顶部形成第一压合配合面;其中,压合配合部至少还包括一对第二配合配合面,且第二配合配合面与第一压合配合面形成一高差。本发明通过壳体本体设置限位部、卡接配合部以及压合配合部,有效的提高了装配效率、安装精度以及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壳体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免工具安装的壳体及基于其的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安装精度,就需要对壳体的安装要求和安装环境进行充分解读并进行安装结构优化设计。目前常用的产品安装结构方式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满足特定安装环境下的所有条件,造成生产效率的大打折扣。壳体的安装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可加工性和加工效率以及成本控制,同时满足使用场景的各种工况。
本壳体结构是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的上面,需要结合安装支架固定在玻璃上面。考虑到支架是通过胶粘的方式安装在玻璃上,因此支架的材料为塑料(塑料质轻)。常用的螺钉固定安装结构不能满足后期的维护和更换,在装配效率和安装精度上也得不到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卡扣的连接方式,卡扣是用于一个零件与另一零件的嵌入连接或整体闭锁的机构,其材料通常由具有一定柔韧性的塑料材料构成。卡扣连接最大的特点是安装拆卸方便,可以做到免工具拆卸。现在卡扣连接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内饰件的连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工具安装的壳体及基于其的安装支架,通过壳体本体设置限位部、卡接配合部以及压合配合部,解决了现有的装配效率低、安装精度低以及不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免工具安装的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于壳体本体一表面;和卡接配合部,所述卡接配合部设置于壳体本体相邻表面;和压合配合部,所述压合配合部设置于卡接配合部上方;所述卡接配合部之间向外凸出形成一凸出结构,并在所述凸出结构顶部形成第一压合配合面;其中,所述压合配合部至少还包括一对第二配合配合面,且所述第二配合配合面与第一压合配合面形成一高差;其中,所述壳体本体、限位部、卡接配合部及压合配合部采用一体压铸工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部设置于壳体本体前侧面,且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于壳体本体前侧的一对限位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沿其端部设置有用于配合的弧形配合面;靠近所述限位块底部设置有凸起的弧形导向面;所述限位块顶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配合部设置于壳体本体顶面,且所述卡接配合部至少包括设置于壳体本体顶面的一对柱体;所述柱体包括用于卡接导向及限位的导向限位面,以及用于支撑及配合的支撑限位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对所述柱体均水平设置,且一对所述柱体中心轴线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对所述第二配合配合面位于壳体本体顶部两侧并且靠近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二配合配合面为形成于壳体本体顶部的凸台顶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免工具安装的壳体的安装支架,包括: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配合部至少包括用于与限位部配合的一对限位件;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卡接配合部卡接配合,且所述卡接部至少包括一对卡扣;和压合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压合配合部压合配合;所述压合部包括用于与第一压合配合面配合的第一压板,以及用于与第二配合配合面配合的第二压板;其中,所述安装支架整体为塑料材质,安装支架作为注塑件,材质为塑料,具有一定的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域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域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72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