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芯片的数据补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6651.7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5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赵英伟;杨柳;卢旭坤;袁俊;白世发;张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1R1/04;G01R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前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0 | 代理人: | 尹秀峰;张波涛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芯片 数据 补偿 方法 | ||
公开了射频芯片的数据补偿方法,方法中,校准射频芯片的射频通路损耗,射频芯片固定在承载板上;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射频芯片;开始测试后在得到射频芯片少量测试数据后暂停测试,取一部分的测试数据作为原始测试数据基于邻域风险最小化原则的mixup方法进行数据增强;通过增加自变量阶次的方式来提高补偿精度,根据目标值求解相应系数,计算得到真实值的修正公式,将得到的数据误差补偿模型进行误差的精度验证,满足精度则确定多项式,保存结果并在之后的测试中对测试值代入,以还原真实值;对补偿前的测试数据也代入多项式求解,根据补偿后的数值重新分析测试数据的良率,输出补偿前后的良率对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芯片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芯片的数据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射频芯片由于其较高频率的特点,主要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近年来,随着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射频芯片的需求量也相应的加大,对于测试精度和测试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频信号在通路中的传输会有损耗,因此在射频芯片的测试前需要校准,校准射频线缆对信号的损耗,以及承载板的走线、芯片夹具、探针与芯片的接触对信号的损耗以及环境、噪声等的影响,还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补偿优化以还原真实值。现在关于射频参数的数据补偿方式主要分为硬件补偿与软补偿两大类。前一种方式为改进采用更高端的测试系统,包括对配套承载板与探针进行优化,该方法需要增加测试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测量值的准确度。后一种方式则通过智能算法,包括数值分析或神经网络学习等方式对采集的测试数据进行回归,软件给予一定的补偿操作,以修正通路损耗,还原其真实值。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芯片的数据补偿方法,不额外增加硬件成本,通过数据增强、拟合等数据处理手段,重新设计射频参数数据补偿方法,基于测量值来还原真实值,以降低成本、减少系统误差,从而提高芯片测试良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射频芯片的数据补偿方法包括:
一种射频芯片的数据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校准射频芯片的射频测试通路损耗,其中,射频芯片用夹具固定在承载板上,所述承载板上包括REF端口、RFIN端口和RFOUT端口,功率计连接所述REF端口和RFIN端口的线缆,产生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发生与分析模块分别连接REF端口、RFIN端口和RFOUT端口线缆另一端形成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根据功率计的读数校准第一通路的第一线路损耗和第二通路的第二线路损耗;RFOUT端口接到所述射频信号,功率计连接RFOUT端口线缆另一端以校准第三通路的第三线路损耗;
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射频芯片,其中,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双端口依次连接短路、开路、匹配负载运行校准程序得到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校准值;开始测试后在得到射频芯片测试数据后暂停测试,所述测试数据作为原始测试数据基于邻域风险最小化原则的mixup方法进行数据增强,其中,yn=λyi+(1-λ)yj,yn为数据增强的数据向量,维数是需要补偿的测试项数,yi和yj为原始测试数据中任意抽取的两个不同的数据向量,λ~Beta(α,β),应用时,β=α,α∈(0,+∞),所述数据向量添加指定信噪比的高斯白噪声来构建样本数据;
用最小二乘方法的多项式根据实际测量值和预期目标值进行拟合,自变量为测量值,因变量为预期目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66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