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螟黄赤眼蜂寄生桑螟的生物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6546.3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0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蒋满贵;陈小青;赵烨芸;唐亮;唐名艳;潘志新;韦幂;黄深惠;黄旭华;王霞;王平阳;崔秋英;张雨丽;董桂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K67/033;A01M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腾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08 | 代理人: | 胡朋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赤眼蜂 寄生 生物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螟黄赤眼蜂寄生桑螟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监控桑螟数量和释放螟黄赤眼蜂。本发明通过在桑树园内释放人工繁育的螟黄赤眼蜂,有效降低了桑螟幼虫孵化率,降低了桑螟发生数量,达到了控制的效果;本发明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式相比具有绿色环保、对环境无害和促进生态环境平衡的优势,有利于延缓桑螟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对桑螟的防治具有持续性,可改善目前家蚕中毒的现状,可降低农业成本,并提高蚕农收入,有效提高家蚕饲养的质量及产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螟黄赤眼蜂寄生桑螟的生物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桑螟的寄主植物主要为桑树,是桑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广西、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安徽、山东、辽宁、吉林、陕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贵州、台湾等均有发生和为害。以其幼虫为害夏秋桑叶,以晚秋桑叶受害最重,发生严重时,造成桑叶产量下降,质量变劣,影响蚕业生产。桑螟夏秋季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幼虫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称“开天窗”,其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桑叶质量。9~10月因该虫为害致桑叶枯黄,影响秋季饲蚕或引发蚕病。桑螟在广西南宁年发生10-11代、河池8-9代,山东年发生3~4代,贵州3~5代,江苏、浙江、四川年发生 4~5代,广东6~7代,台湾10代,世代重叠,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蛆孔等处越冬。
目前防治桑螟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由于缺乏对家蚕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杀虫剂,一些新型药剂在桑园治虫过程中由于残药期长易引起养蚕中毒等得不到有效推广,生产上仍沿用传统药剂,使桑螟幼虫的抗药性年年增加,给桑螟防治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无药可用的局面。加之桑螟幼虫进入3龄后有卷叶取食习性,在取食过程中将自身隐藏于卷叶或叠叶中,使得一般药剂难以进入,从而加重了防治难度。因此,新型桑螟治理手段的研发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螟黄赤眼蜂寄生桑螟的生物防治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桑树园内释放人工繁育的螟黄赤眼蜂,有效降低了桑螟幼虫孵化率,降低了桑螟数量,达到了控制的效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螟黄赤眼蜂寄生桑螟的生物防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桑螟的预测预报
通过在田间定点定期调查以及使用诱虫灯诱集手段,掌握桑螟的生长期及数量,在放峰区和对照区均设置监控点,每次调查监控时在放蜂区和对照区中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连续调查20株桑树,计数并记录桑枝数、幼虫危害枝数、各龄幼虫虫口数;随机采集样点调查范围内连续10 枝桑枝顶部桑叶2张,装入采样袋中带回实验室显微镜观察记录桑螟卵数量、卵发育情况及寄生情况,计算卵寄生率、幼虫为害枝率、防治效果,并结合灯诱情况准确掌握桑螟的羽化始期、产卵始期和产卵盛期,以此确定释放螟黄赤眼蜂的时机;
S2:释放螟黄赤眼蜂
根据步骤S1中掌握的信息,在每年桑螟羽化始期最早开始的时候开始释放螟黄赤眼蜂,投入前筛选出桑螟数量最多的监控点,当每亩所种植的桑树在5000株以下时,平均每亩筛选出2-3个释放监控点,当种植的桑树在5000株/亩以上时,每亩每增加500株桑树则需多增加1个监控点;之后在上述筛选出来的释放监控点处释放螟黄赤眼蜂,在每个释放监控点均匀投放,投放之后仍然需要持续监控桑螟的数量,在桑螟产卵盛期到来之前需持续释放螟黄赤眼蜂;
在桑螟产卵盛期时,根据此时监测到的各个监控点的桑螟数量重新确定释放监控点,仍然选择桑螟数量最多的监控点为释放点,此时根据释放量,每亩设置8-10个释放点,均匀分布,每点间隔10-12米,投放之后需要持续监控桑螟数量;
桑螟一年可发生数代,对每一代桑螟均采用上述方式进行防治,且从每年最初投放螟黄赤眼蜂开始需持续投放,直至桑螟越冬;释放间隔为每代放2次,间隔1周释放一次,根据田间桑螟成蛾发生数量及产卵量,每次释放螟黄赤眼蜂0.8-1.0万头/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6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指三关节的火龙果采摘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特细尾矿砂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