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油浆及浸渍沥青和粘结剂沥青的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65709.6 | 申请日: | 2022-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2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耿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明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G53/02;C10C3/06;C10C3/02;C09J195/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辛向东 | 
| 地址: | 25659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度 浸渍 沥青 粘结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石化残渣再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度油浆及浸渍沥青和粘结剂沥青的生产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煤直接液化残渣和/或煤油共炼残渣为原料,生产高纯度油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高纯度油浆可继续生产浸渍沥青和高性粘结剂沥青。本发明实现了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的回收再利用,制备的高纯度油浆既可以作为生产针状焦的原料,也可以进一步生产浸渍沥青和高性粘结剂沥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化残渣再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度油浆及浸渍沥青和粘结剂沥青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煤直接液化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化学品,但同时会产生占液化原煤总量20%~30%的液化残渣。液化残渣是一种高碳高灰和高硫的混合物,含有液化原料煤中未转化的煤有机质转化中间产物无机矿物质以及外加的液化催化剂等。液化残渣的组成较为复杂,根据不同的煤种其成分也有很大差别。煤液化残渣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能够被有机溶剂溶解的组分、难以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未反应煤和煤中的无机矿物质和加入的催化剂。其中能够被有机溶剂溶解的组分和难以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未反应煤占整个液化残渣的80%左右,而其中又包含了50%左右的沥青类物质和重质油。研究煤直接液化残渣的高效、可行的综合利用方法,提取出有价值的产品对提高直接液化过程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纯度油浆及浸渍沥青和粘结剂沥青的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纯度油浆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质量比残渣:溶解油=1:5将残渣和溶解油加入反应釜中,控制60~120转/分钟转速搅拌并加热;按照升温速率120℃/小时加热到150℃,此时可溶物已被溶剂全部溶解;
所述溶解油为洗油、废旧轮胎裂解油或石油油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洗油为煤焦油深加工210℃~310℃的馏程产物;
(2)采用卧式螺旋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把分离出的渣料进入无公害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分离后液体泵入有保温装置的储罐(130℃~150℃)或直接进入下一工序;
(3)将步骤(2)分离后的液体泵入过滤精度为1μm的袋式过滤器进行过滤;更换后的过滤袋及固体渣料进入无公害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将过滤后的液体泵入有保温装置的②③号不锈钢储罐(130℃~150℃)或直接进入下一工艺;
(4)将步骤(3)过滤后的液体泵入0.2μm袋式过滤设备进行过滤,滤液进入④号不锈钢罐;
(5)将步骤(4)中的滤液在0.2μm袋式过滤设备进行重复过滤,共循环5次。细小颗粒残留在0.2μm袋式过滤设备的滤布上会形成一层过滤板,进行重复过滤可以增加过滤精度。当过滤流量衰减到一定程度(流量低于始流量的30%)或过滤设备内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0.8MPa)应更换过滤袋。更换下的滤袋和固体渣料进入无公害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将最后一遍过滤液泵入⑤号有加热保温和自回流冷凝器装置的不锈钢储罐。使过滤液加温并保持在180℃以上备用。
(6)将步骤(5)过滤后的滤液泵入精度为100~200纳米陶瓷膜过滤设备进行强制拦截过滤,过滤液温度≥180℃,得高纯度油浆。将高纯度油浆泵入⑧号有保温的不锈钢储罐备用。
优选的,所述残渣为煤直接液化残渣和/或煤油共炼残渣,粒度≤3mm。
优选的,所述过滤袋材质为四氟乙烯无缝过滤袋。
优选的,将步骤(5)中回流冷凝器装置产生的回流液流入⑥号有加热保温(180℃以上)的不锈钢储罐。把⑥号罐内的第一次回流液泵入100~200纳米的陶瓷膜过滤设备进行强制拦截过滤,过滤精液泵入⑧号储罐,回流液流入⑦号有加热保温装置的不锈钢储罐。将⑦号罐内第二次回流液泵入100~200纳米陶瓷膜过滤设备,过滤液泵入⑧号储罐,回流液流入④号储罐重复步骤(4)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明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明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57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