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及通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4494.6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4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曹楷;李丹;唐上明;李静文;胡焕仪;刘志强;姜宝臣;严东;王晖;黄辉;张志良;林志元;叶建兴;钟长平;徐建国;李阶智;肖瑞传;陈树茂;范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044 | 分类号: | F24F3/044;F24F7/08;F24F11/34;F24F11/74;F24F13/06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王维霞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地铁 站台 诱导 通风 空调 系统 方法 | ||
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井、排风井及多个射流风机,新风井通过管道与空调系统一端相连通,排风井通过管道与两组排烟风机的一端并联连通,两组排烟风机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排风兼排烟风口和回风口相连通,射流风机设置在机械法车站的站台层上侧并采用点阵式布局,射流风机用于进行纵向诱导通风;空调系统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站台板内的空调送风管相连通;站台板上设置的多个贴附送风口装置通过管道与空调送风管相连通。本发明优化了站台层的空调、排烟的气流组织,取消了站台层公共区的回风管,提高了站台净空,极大减少了站台盾构半径及工程造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法车站站台层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及通风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地铁车站主要采用明挖、暗挖和明暗挖相结合方式进行建设,明挖车站建设过程需要占据较大的地面空间,在不具备管线拆改、房屋拆迁、交通疏解的城市中心,通过机械法实现车站建设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而地下车站的通风空调制式多以全空气系统为主、分散式空调末端为辅的空调形式进行配置,一般为一送一回或者两送两回的风管布置形式,在建设条件有限的机械法车站时已满足不了庞大的通风空调管线所占据的空间需求,机械法车站主要的设计难点在站台层,目前实现机械法站台层的管线布置,采用传统的系统已经不满足要求。
基于此,在机械法车站盛行的大环境下,传统的通风空调制式已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法车站的推行,为了适应机械法车站站台层的特殊形式,同时满足乘客的舒适要求,在不减少车站通风空调配置的情况下,必须对车站的通风空调形式作出适当合理的调整,需要一种新的通风形式取代传统的空调通风制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及通风方法,优化公共区的空调、排烟气流组织,取消站台层公共区的回风管,提高站台净空,减少站台盾构半径及工程造价;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机械法地铁站台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井、排风井及多个射流风机,所述新风井通过管道与空调系统一端相连通,所述排风井通过管道与两组排烟风机的一端并联连通,所述两组排烟风机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排风兼排烟风口和回风口相连通,所述射流风机设置在机械法车站的站台层上侧并采用点阵式布局且相邻的射流风机之间的设备间距控制在10-20米,所述射流风机用于进行纵向诱导通风;所述空调系统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站台层底部铺设的站台板内的空调送风管相连通;所述站台板上设置有多个贴附送风口装置,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通过管道与空调送风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新风井、排风井、空调系统及排烟风机均位于机械法车站的集中送回风室,所述集中送回风室位于机械法车站的明挖竖井段。
优选的,所述排风兼排烟风口、回风口、射流风机及贴附送风口装置均设置于机械法车站的站台层,所述站台层位于机械法车站的机械法盾构段。
优选的,所述管道上根据气流量调节需求设置有1个或多个风阀组件。
优选的,所述射流风机的数量不低于2个。
优选的,所述射流风机采用具备双速、双向、耐高温性能的超静音型风机。
优选的,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的数量不低于2个,每相邻的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之间的设备间距控制在6-8米。
优选的,所述贴附送风口装置的高度控制在2.3-2.5米。
利用诱导式通风空调系统所实现的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射流风机进行诱导作用,对车站站台层进行诱导式通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44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