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回收式智能锚固装置及其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64067.8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7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霍宇翔;郑明明;熊亮;常启昕;曾国澳;王嘉欣;朱成涛;张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5/76;E02D33/00;F23Q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韩岳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智能 锚固 装置 及其 回收 方法 | ||
1.一种可回收式智能锚固装置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包括:
用于锚固的锚索束(101);
回收单元(102),其至少包括套接至所述锚索束(101)的壳体(116),且所述壳体(116)封装有热熔组分;
激发单元,其用于以电能形式激活所述热熔组分;
其中,
所述热熔组分包括激活试剂和热熔试剂,所述激活试剂和热熔试剂经由所述激发单元供能而被依次激活并产生化学反应以释放化学反应热,且在所述热熔试剂经由所述壳体(116)排出并与所述锚索束(101)接触之时,所述锚索束(101)能够因所述化学反应热而被熔断;
所述锚固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锚索束(101)的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至少包括用于监测锚索束(101)应力变化的应变传感器(108),所述应变传感器(108)通信连接于控制单元(105);
所述应变传感器(108)的采样周期根据与锚索束(101)的应力变化对应的预设应变幅值来设定,在回收锚索束(101)的过程中,锚索束(101)的与时间相关的应力变化信息是以锚索束(101)的预设应变幅值作为启动事件而经由应变传感器(108)进行记录和传输的;
锚索束(101)每产生单个预设应变幅值或锚索束(101)的锚固力每降低单个预设应变幅值所消耗的时间为应变传感器(108)的采样周期,当锚索束(101)的应力变化加快或放缓时,锚索束(101)发生单个预设应变幅值所消耗的时间会改变;
所述激发单元至少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105)和导线(109),其中,所述导线(109)联结至所述热熔组分,以使所述导线(109)能够在所述控制单元(105)驱动下激活所述热熔组分而使其释放所述化学反应热;
所述激发单元的至少所述导线(109)物理接触于所述激活试剂,所述激活试剂能够经所述导线(109)而激活并以热传递的方式引燃所述热熔试剂,以使所述热熔试剂经由化学反应释放化学反应热;
所述激活试剂包括甘油瓶(119)和高锰酸钾(120),以及所述热熔试剂包括引燃剂(113)和铝热剂(114),其中,在所述激发单元提供电能至甘油瓶(119)的情况下,所述甘油瓶(119)被击穿以使其中的甘油与高锰酸钾(120)反应并激活所述引燃剂(113),所述引燃剂(113)引燃所述铝热剂(114)使其经化学反应形成熔融态;
所述回收方法包括:
在回收单元(102)内填充并封装热熔组分;
将激发单元联结至所述回收单元(102);
安装所述回收单元(102)至锚索束(101);
通过所述激发单元向所述热熔组分供能,以使所述热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化学反应热;
使所述热熔试剂与所述锚索束(101)接触并借助所述化学反应热熔断所述锚索束(101);
所述回收方法还包括:
安装监测单元和注浆单元至所述锚索束(101);
基于所述监测单元的应力监测数据监测并判断所述锚索束(101)的锚固力变化;
当所述锚索束(101)的锚固力低于设定阈值时,通过所述注浆单元向所述锚索束(101)实施二次注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6)靠近于锚索束(10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封装所述热熔组分的密封板(115),在所述激活试剂经由激发单元激活并将所述热熔试剂引燃以使所述热熔试剂转变为熔融态之时,所述热熔试剂能够熔化所述密封板(115)并从所述壳体(116)流出以与所述锚索束(101)接触熔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6)开设有试剂通道(117),所述热熔组分经由所述试剂通道(117)被填充至所述壳体(116),并通过密封塞(118)将所述试剂通道(117)封堵,所述导线(109)穿过所述密封塞(118)连接至所述甘油瓶(1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浆单元,所述注浆单元包括注浆器(106)和注浆通道(104),其中,所述注浆通道(104)布设于所述锚索束(101)内,且所述注浆通道(104)连通于所述注浆器(1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406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氨基酸类石膏缓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裂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