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安全等级的驾驶信息显示装置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2583.7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4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萍;侯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J50/22 | 分类号: | B62J50/22;B62K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侯越玲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安全 等级 驾驶 信息 显示装置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安全等级的驾驶信息显示装置及车辆,所述装置包括:平视显示部;其中,所述平视显示部至少包括处理器和显示面板。处理器能够读取汽车的行车参数并传输至与处理器通信耦合的显示面板中进行显示。显示面板上设置若干个显示区,每一个显示区用于显示不同行驶目标各自对应的提示信息,不同显示区具有不同差异以使得不同提示信息能够进行区别显示。本发明基于行车数据或周边环境数据确定若干个行驶目标各自的安全等级,并根据安全等级确定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驾驶员人身安全的行驶目标进行优先执行,并将该行驶目标所相关的提示信息进行突出显示,进而能够避免驾驶员在短时间内突然接收到过多的异常提示信息导致误操作。
本分案申请的原始基础是申请号为202010273069.7,申请日为2020年04月07日,发明名称为“一种电动驱动式敞篷代步装置”的专利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驾驶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安全等级的驾驶信息显示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和使机动车辆的驾驶更安全,希望避免让驾驶员迫使将他或她的视线从他或她正在走的道路上转移。为此,已知的做法是使用平视显示器,其适于在驾驶员视线的高度处投射信息(车辆的速度、要走的方向、发动机的故障、障碍物的存在等)。特别已知两种类型的平视显示器。第一类型的显示器使用包括漫射器和扫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扫描单元设计成产生扫描漫射器的输入面的光束。因此,漫射器输出端的光束形成图像,然后可以将图像投射到车辆驾驶员的视野中。第二类型的显示器使用屏幕,该屏幕使得可以生成图像,然后将图像投射到驾驶员的视野中。可以投射到驾驶员视野中的各种信息非常大,以至于必须选择对驾驶员来说最有用的那些信息项。实际上,可以显示与车辆运行有关的信息(速度、汽油水平、自动调节速度)或引导信息(要走的道路、下一岔道的距离、正在走的道路的名称、交通堵塞风险等)或者甚至安全信息(突出显示障碍物、速度限制等)。目前,只有少数罕见的信息项被选择投射到驾驶员的视野中,以便不会使驾驶员过载信息并且不会在驾驶中打扰过多地干扰驾驶员。现有技术中已存在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平视显示装置。
例如,公开号为CN108459415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平视显示器、平视显示方法以及车辆,平视显示器包括:平视显示组件,被配置为在投影位置处显示图像;主控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被配置为获取车辆信息,对车辆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其中,车辆信息包括:车辆定位信息和车辆姿态信息,或者行驶路面信息和车辆姿态信息;驱动组件,与平视显示组件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控制指令,调整平视显示组件,使得平视显示组件所显示图像的投影位置与地面的相对高度保持一致。
现有技术中的平视显示系统,会将当前时刻下行驶车辆获取的所有涉嫌异常的信息均进行投影显示,存在过多且毫不相关的提示信息同时显示,进而导致驾驶者注意力分散,或者会干扰驾驶者的对当前路况的判断。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电动驱动式敞篷代步装置。
公开号为CN1076832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驾驶辅助方法以及利用了该驾驶辅助方法的驾驶辅助装置、驾驶控制装置、车辆、驾驶辅助程序。该专利主要实现的是对车辆自身的图像信息基于不同时刻的图像显示作用,而其最终的对象实际上仅仅是针对车辆本身图像的显示过程,是针对行驶状态和周围的状态信息来对接下来的车辆状态进行预测显示的过程,而这些并非是直接影响使用者操作代步装置接下来的操作行为的重要参考信息。本发明基于行车数据或周边环境数据确定若干个行驶目标各自的安全等级,并根据安全等级确定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驾驶员人身安全的行驶目标进行优先执行,并将该行驶目标所相关的提示信息进行突出显示,进而能够避免驾驶员在短时间内突然接收到过多的异常提醒而导致的手忙脚乱的误操作。也即是说,本发明中对提示信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依次显示,其本质在于为驾驶者提供一种驾驶指导策略,使得驾驶者能够根据提示信息,优先关注靠前显示的提示信息,进而一步一步地完成若干个行驶目标,最终达到最大程度提高驾驶者人身安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2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