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法资金转移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1935.7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8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远楷;宁博;饶宇熹;张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4 | 分类号: | G06Q40/04;G06Q40/0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周春枚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法 资金 转移 识别 方法 及其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法资金转移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金融科技领域,其中,该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账户信息,并基于账户信息,构建有向图,基于客户信息和账户属性信息,计算具有连接边的节点之间的相似度,基于相似度,计算连接边的权重参数,并基于权重参数,构建邻接矩阵,基于邻接矩阵,构建有向图的特征集,并将特征集输入至预设集成模型中进行识别,得到识别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复杂的非法资金转移无法提取合适的特征,导致对非法资金转移行为的识别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科技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非法资金转移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非法资金转移是一种掩盖由犯罪活动获得或产生的资金的非法来源,以掩盖资金与原始犯罪活动之间联系的过程,当前每年有大量非法资金被清洗,非法资金转移者利用分成来掩盖犯罪线索,试图进一步将资金与其来源分离。
相关技术中,使用一些聚簇算法,例如,clustering聚簇、Decision Tree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等,对非法资金转移进行识别,大多时候对于非法资金转移的识别还需要金融从业人员的人为判断,费事费力。现有的对非法资金转移进行识别的方法中存在如下缺陷:(1)针对通过频繁复杂的转账交易转移非法资金,掩盖其来源和去向的非法资金转移方式无法提取合适的特征,聚簇与普通神经网络类算法只是考虑对两个账号之间的转账信息进行判断,而对于频繁的转账交易,交易链路比较长的情况下通过两个账号之间的交易情况无法捕捉到更深层次的交易信息;(2)非法资金转移者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多账号小额转账,仅从两个账号之间的转账记录来看和正常的转账往来一致,容易导致对非法资金转移行为进行识别的准确率较低的问题;(3)对于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人为判断当中,在海量的金融交易数据面前进行非法资金转移行为识别,效率较低。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法资金转移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对于复杂的非法资金转移无法提取合适的特征,导致对非法资金转移行为的识别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法资金转移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账户信息,并基于所述账户信息,构建有向图,其中,账户信息至少包括:客户信息、账户属性信息、转账信息,所述有向图以账户为节点,在账户之间存在所述转账信息的情况下,建立所述账户表征的节点之间的连接边;基于所述客户信息和所述账户属性信息,计算具有连接边的节点之间的相似度;基于所述相似度,计算所述连接边的权重参数,并基于所述权重参数,构建邻接矩阵;基于所述邻接矩阵,构建所述有向图的特征集,并将所述特征集输入至预设集成模型中进行识别,得到识别结果,其中,所述识别结果用于指示账户之间是否存在非法资金转移。
可选地,基于所述账户信息,构建有向图的步骤,包括:将账户作为所述有向图中的一个节点;基于所述账户信息中的所述转账信息,判断每两个账户之间是否存在转账记录;在账户之间存在转账记录的情况下,建立所述账户表征的节点之间的连接边,得到所述有向图。
可选地,基于所述客户信息和所述账户属性信息,计算具有连接边的节点之间的相似度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客户信息中的特征变量和所述账户属性信息中的特征变量进行分类,得到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在所述特征变量的类型为离散型变量的情况下,采用第一计算公式,计算具有连接边的节点之间的第一相似度;在所述特征变量的类型为连续型变量的情况下,采用第二计算公式,计算具有连接边的节点之间的第二相似度;结合所述第一相似度和所述第二相似度,得到具有连接边的节点之间的相似度。
可选地,在基于所述账户信息,构建有向图之后,还包括:去除所述有向图中的回路,得到无回路的有向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19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