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影装置及其使用人工智能的物件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9208.7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8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叶仪晧;林嘉兴;黄志胜;洪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影 装置 及其 使用 人工智能 物件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使用人工智能的物件识别方法,用于识别一摄影装置以一第一拍摄角度所拍摄的第一影像中的物件,该物件识别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决定该第一拍摄角度与一预设的第二拍摄角度之间的差异值;B.当该差异值大于一预设值时,将该第一影像转换成视角为该第二拍摄角度的一第二影像;C.将该第二影像提供至一人工智能模型进行辨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摄影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人工智能的摄影装置以及使用该人工智能的物件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摄影装置使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来对影像进行物件识别。人工智能需要先进行模型训练(train),在此阶段需要提供大量的影像数据(例如各种车辆的影像数据)供人工智能进行训练以产生一AI模型。在完成训练后,人工智能才能进行模型推论(inference)。在进行模型推论时,人工智能使用该AI模型对取得的影像数据进行物件识别(例如识别影像中不同种类的车辆)。在进行模型训练时,一般是提供同一个拍摄角度的影像数据,如图1所示,摄影装置1会在相同拍摄角度θ1下取得的多个影像数据给人工智能进行训练。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可能因为使用者的需求或意外碰撞等非预期情况,导致具有该人工智能的摄影装置1实际上的拍摄角度可能不同于模型训练时所设定的拍摄角度,如此一来,人工智能可能无法准确辨别摄影装置1所取得的影像中的物件。如图2所示,摄影装置1实际上的拍摄角度θ2可能不同于模型训练时所设定的拍摄角度θ1。传统的解决方式是增加不同拍摄角度的影像数据来进行训练,但这样的方式无法涵盖到所有的可能性,而且也会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适用各种拍摄角度的摄影装置及其物件识别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种使用人工智能的物件识别方法,用于识别一摄影装置以一第一拍摄角度所拍摄的第一影像中的物件,该物件识别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决定该第一拍摄角度与一预设的第二拍摄角度之间的差异值;B.当该差异值大于一预设值时将该第一影像转换成视角为该第二拍摄角度的一第二影像;C.将该第二影像提到至一人工智能模型进行辨识。
根据本发明,一种摄影装置包括一镜头、一光学传感器、一影像处理芯片及一人工智能模型。该光学传感器连接该镜头,用以产生一第一影像。该影像处理芯片连接该光学传感器,判断该镜头目前的第一拍摄角度与一预设的第二拍摄角度之间的差异值,并且当该差异值大于一预设值时,将该第一影像转换成视角为该第二拍摄角度的一第二影像。人工智能模型连接该影像处理芯片,用以辨识该第二影像中的物件。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摄影装置的第一拍摄角度。
图2显示摄影装置的第二拍摄角度。
图3显示本发明摄影装置的物件识别方法。
图4显示本发明摄影装置产生校正参数的实施例。
图5显示本发明摄影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6显示透视转换的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摄影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8显示校正前的第一影像。
图9显示本发明使用人工智能的物件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摄影装置;10-摄影装置;11-镜头;12-传感器;13-三轴加速芯片;14-影像处理芯片;14’-影像处理芯片;15-AI芯片;151-AI模型;20-摄影装置;30-第一影像;31-中心点;32-定位标记;33-预设定位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92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