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及复合结构微瓶透镜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356452.8 | 申请日: | 2022-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5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 发明(设计)人: | 顾国强;杨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G02B6/25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刘建伟 |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结构 透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两段半锥形微光纤,其中,所述半锥形微光纤的一端最细部分且直径相等的区域为锥腰区,裸光纤到所述锥腰区之间微光纤直径逐渐变小的区域为锥形过渡区;
将聚合物微液体转移至其中一段所述锥形过渡区;
将所述聚合物微液体沿所述锥形过渡区滑落至所述锥腰区,并部分附着在所述半锥形微光纤上;
附着在所述半锥形微光纤上的所述聚合物液体形成若干微小液滴;
将所述微小液滴转移至另一段所述半锥形微光纤的锥腰处;
转移至另一段所述半锥形微光纤的锥腰处的微小液滴形成液体覆盖膜,并与被包裹的微光纤形成复合结构的微瓶透镜;
将液体覆盖膜固化形成固态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供两段半锥形微光纤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剥离光纤的中间部分的涂覆层,得到包含包层和芯层的裸光纤;
对所述裸光纤进行拉伸,得到锥形微光纤;
拉断所述锥形微光纤形成两段半锥形微光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圆柱形光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裸光纤进行拉伸,得到锥形微光纤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在加热条件下,采用步进电机拉伸所述裸光纤,得到锥形微光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聚合物微液体转移至其中一段所述半锥形微光纤的锥形过渡区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利用注射器将聚合物微液体转移至半锥形微光纤的锥形过渡区,所述聚合物微液体包括紫外光胶或PDMS。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聚合物微液体沿所述锥形过渡区滑落至锥腰区,并部分附着在所述半锥形微光纤上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将所述半锥形微光纤沿所述锥形过渡区指向所述锥腰区的方向竖立,使得所述聚合物液滴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半锥形微光纤的所述锥形过渡区滑落至所述锥腰区,并部分附着在所述半锥形微光纤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微小液滴转移至另一段所述半锥形微光纤的锥腰处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利用精密机械控制法将所述微小液滴转移至另一根所述半锥形微光纤的锥腰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移至另一段所述半锥形微光纤的锥腰处的微小液滴形成液体覆盖膜,并与被包裹的微光纤形成复合结构的微瓶透镜的步骤中,所述液体覆盖膜呈微瓶结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光纤锥腰处转移一个或任意多个所述液体覆盖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液体覆盖膜固化形成固态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通过光或者热固化操作将所述液体覆盖膜固化,形成固态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结构微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微瓶透镜包括微光纤以及覆盖所述微光纤的覆盖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64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