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高压电站事故变压器油应急处置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51608.3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7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晟;孙柏杨;任乔林;杨柯;晏翔;曾渤;任贝婷;唐树林;毛佩东;徐洋;张宇轩;田亚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孝感市光源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 | 分类号: | B01D17/02;B01D17/032;B01D17/038;B01D17/12;B01J2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哌智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陈培生 |
地址: | 432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电站 事故 变压器 应急 处置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环保技术领域的一种特高压电站事故变压器油应急处置方法及其设备,主要步骤包括:首先用油袋对泄露到事故油池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收集;然后将收集到的油水混合物用高分子波纹板进行油水分离,得到预处理后的油水混合物;接着将预处理后的油水混合物用吸附罐进行油水分离;吸附罐采用壳聚糖吸附剂;采用加压法分离吸附剂粉末等杂质;最后排放处理后的废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的是一种特高压电站事故变压器油应急处置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受油水重力分离效率和事故油池结构限制,在前期调研中部分变电站事故油池尾水中石油类和COD排放超标,而尾水均直排雨水管网,存在环境隐患。因此目前需要一种特高压电站事故变压器油应急处置方法及其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电站事故变压器油应急处置方法及其设备,该发明采用“斜板隔油+吸附”工艺的移动式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设备,能够处理各种油水比例的混合物,废水可直接达标排放。本发明通过加压吸附罐加速吸附过程,在保证高效的除油能力前提下,加速了整个处理流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高压电站事故变压器油应急处置方法及其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技术缺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特高压电站事故变压器油应急处置方法,主要步骤包括:
S1:首先用油袋对泄露到事故油池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收集;
S2:将S1中收集的油水混合物用高分子波纹板进行油水分离,得到预处理后的油水混合物;
S3:将S2中预处理后的油水混合物用吸附罐进行油水分离;吸附罐采用壳聚糖吸附剂;采用加压法分离吸附剂粉末等杂质;
S4:排放处理后的废水。
优选地,S2中所述的高分子波纹板采用具有亲油疏水性的聚结材料制造。
优选地,S3中所述的壳聚糖吸附剂制造过程包括:a.取10g壳聚糖粉末分散在250ml水中,5ml冰醋酸溶于250ml水中溶液中配置2%的冰醋酸水溶液。将250ml2%的冰醋酸水溶液加入到1中,搅拌至透明,大约1-2h,搅拌中可适当加热,得到2%壳聚糖;加入2.5g甘油25%然后放入冰箱中冷冻5-6h后加入冷冻干燥机冻干,于超声装置中超声清洗,清洗完毕后取出海绵,再将海绵浸入无水乙醇中继续超声清洗,清洗完毕后烘干;
b.一次疏水改性处理:将聚甲基氢硅氧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到无水乙醇的溶剂中,充分搅拌的混合溶液,然后将步骤a预处理后的海绵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并进行反复压缩、膨胀,经过2-4h后取出,在40-60℃下热处理1-2h后得到一次疏水改性海绵-易锫;
c.将四丙氧基硅烷和二乙基二乙氧基硅烷加入到pH为8-9的乙醇-水溶液中进行水解反应一段时间得到改性液,然后将步骤b得到的一次疏水改性海绵加入到上述改性液中,同样进行反复压缩、膨胀,经过2-4h后取出,最后置于100℃的烘箱中进行固化。
优选地,包括吸附罐,所述吸附罐包括桶体,桶体中轴处转动设置有中空状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上端为入水口,转动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污水转动的转动板,转动轴的周向侧壁上开有栏栅状的通孔;所述桶体沿着转动轴的径向,由内至外以此分为离心加压区、壳聚糖吸附区、排水区;所述壳聚糖吸附区用于放置壳聚糖吸附剂,其内、外两侧壁由细密棉滤网隔板构成;排水区上设置有排水口与外界连通,排水区内设置有砂石过滤层;所述转动轴内设置有棉质纤维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孝感市光源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孝感市光源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16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