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的生土快速熟化方法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350013.6 | 申请日: | 2022-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1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斯林林;王建红;徐静;曹凯;张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C05G3/8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星隆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41 | 代理人: | 刘星海 |
| 地址: | 310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效 提高 水稻 产量 生土 快速 熟化 方法 设备 | ||
1.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的生土快速熟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01)启动生土熟化车体(1),生土熟化车体(1)的生土铲斗(2)收集稻田上层生土;
(S02)生土熟化车体(1)的传送机构(3)将步骤(S01)中收集的生土传输至搅拌粉碎箱(4)内,在生土熟化车体(1)内驱动组件(9)的驱动作用下,搅拌粉碎箱(4)对生土进行搅拌;
(S03)将生土熟化车体(1)的排气筒与尾气处理装置(7)上的进气口(701)相连通,尾气处理装置(7)将生土熟化车体(1)排出的尾气过滤后再通入步骤(S02)中的搅拌粉碎箱(4)内,对搅拌粉碎箱(4)内的生土进行加热;
(S04)将步骤(S03)中搅拌粉碎并加热后的生土通过网筛件(8)送入混合搅拌箱(5)内,并从混合搅拌箱(5)的加料盖(10)处加入熟化物,进行混合搅拌;
(S05)将步骤(S04)中混合搅拌后的物料通过排料辊(603)传输至排料口(501),最终将熟土平铺在稻田中;
所述熟化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
有机物料800~1200份,氮肥7~15份,磷肥3~8份,钾肥2~6份;
所述氮肥为尿素,所述磷肥为过磷酸钙一水合物,所述钾肥为氯化钾;所述有机物料来自有机肥、腐植酸和生物炭,所述有机肥、腐植酸和生物炭的质量比为2~5:6~8:7~9;
包括生土熟化车体(1),所述生土铲斗(2)设置在所述生土熟化车体(1)的前方,所述搅拌粉碎箱(4)设置在所述生土熟化车体(1)的后方,所述混合搅拌箱(5)设置在所述搅拌粉碎箱(4)的正下方,且所述搅拌粉碎箱(4)与所述混合搅拌箱(5)相连通,所述搅拌粉碎箱(4)和所述混合搅拌箱(5)之间设置有搅拌机构(6),所述搅拌机构(6)用于对生土进行搅拌以及粉碎;
所述搅拌粉碎箱(4)的内部开设有流道(401),所述流道(401)的内侧面设置有加热件(23),所述流道(401)连接有尾气处理装置(7),所述尾气处理装置(7)包括进气口(701)和滑动连接的滤气框(702);
所述进气口(701)与所述生土熟化车体(1)的排气筒相连通,所述滤气框(702)设置在所述进气口(701)与所述流道(401)之间,所述滤气框(702)的内部设置有滤气层支撑架(703),所述滤气层支撑架(703)上设置有棉布层(19)和活性炭层(20),所述滤气框(702)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滤气框把手(704);
所述搅拌粉碎箱(4)的一侧面开设有可视窗槽(403),所述可视窗槽(40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可视窗(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的生土快速熟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熟化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
有机物料900~1100份,氮肥9~12份,磷肥4~6份,钾肥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的生土快速熟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生土铲斗(2)包括铲斗连接件(201)和铲斗(202),所述铲斗连接件(201)与所述生土熟化车体(1)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铲斗(202)的上端与所述生土熟化车体(1)之间连接有液压杆(18),在所述液压杆(18)制动的情况下所述铲斗(202)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30°;
所述铲斗(202)的内侧面中部开设有传送辊槽(203),所述传送辊槽(203)的两侧在所述铲斗(202)的内部设置有对称分布的集土坡(204),所述集土坡(204)用于聚集生土;
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水平传送辊(301)和竖直传送辊(302),所述水平传送辊(301)贯穿所述传送辊槽(203)并延伸到所述铲斗(202)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00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