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蛛网拦阻网系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8615.8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0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嵬;尹佳威;吴暄;于建强;何杨;蒋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F1/02 | 分类号: | B64F1/02;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韩慧芳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蛛网 拦阻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拦阻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蛛网拦阻网系统装置;包括拦阻网架、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和仿生拦阻网;拦阻网架固定在地面,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固定在地面;仿生拦阻网包括径线和周线,径线通过拦阻网架与剪切增稠液阻尼器连接,周线与径线连接,周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周线的直径由中枢区沿径线方向按照一定梯度比例呈现梯度变化,周线和径线构成蜘蛛网式;通过径线和周线回收不同初始动能的飞行物,也可以通过均匀的能量吸收能力回收不同入场位置的飞行物,还可以通过剪切增稠液阻尼器根据初始动能不同产生不同大小的阻尼力,促使拦截效果更好,有利于减少经济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拦阻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生蛛网拦阻网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撞网回收作为一种可实现飞行物定点回收,不受场地限制,适合复杂的回收环境,从而成为较高应用价值的一种回收方式。对于飞行物的拦截效率是判断拦阻网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目前的无人机拦阻网系统中,通常由拦阻网、拦阻网架和阻尼器组成。
但是,目前的阻拦网结构简单,使得对飞行物的入场位置有所限制,回收过程的容错率较低,从而有可能导致过载以及因回弹损坏飞行物,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生蛛网拦阻网系统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阻拦网结构简单,使得对飞行物的入场位置有所限制,回收过程的容错率较低,从而有可能导致过载以及因回弹损坏飞行物,造成经济损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仿生蛛网拦阻网系统装置,包括拦阻网架、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和仿生拦阻网;
所述拦阻网架固定在地面,所述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固定在地面;
所述仿生拦阻网包括径线和周线,所述径线通过所述拦阻网架与所述剪切增稠液阻尼器连接,所述周线与所述径线连接,所述周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周线的直径由中枢区沿所述径线方向按照一定梯度比例呈现梯度变化,所述周线和所述径线构成蜘蛛网式。
其中,所述周线材质为杨氏模量60-180GPa、抗拉刚度1.4-4.3GPa的芳纶纤维。
其中,所述径线材质为杨氏模量90-270GPa、抗拉刚度2.9-8.5Gpa的PBO纤维。
其中,所述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包括支座、第一外壳、第二外壳、阻尼组件和牵引组件,所述支座用于固定在地面;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支座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支座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外壳远离所述支座的一侧;所述阻尼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所述牵引组件与所述阻尼组件连接。
其中,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垫片、旋转轴、阻尼扇叶和连接构件,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垫片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垫片远离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所述阻尼扇叶与所述旋转轴卡齿连接,并位于所述旋转轴靠近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可转动轴盘和减速部件,所述可转动轴盘位于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阻尼扇叶的一侧;所述减速部件位于所述旋转轴的外侧。
其中,所述牵引组件包括拉绳和拉钩,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可转动轴盘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拉钩连接,所述拉绳缠绕于所述可转动轴盘上;所述拉钩用于勾住所述径线。
其中,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装有分散介质复配剪切增稠液,其中,分散相为质量占比25%的SiO2,分散介质为比例2:1的PEG200和PEG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86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H5页面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