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7542.0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2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贤卓;陈建景;陈伟凯;陈树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 |
代理公司: | 苏州苏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7 | 代理人: | 冯文俊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双灭弧室 电压 直流 断路器 | ||
1.一种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中的两极分合闸装置(2),所述两极分合闸装置(2)包括两组触头(3)和分合闸操作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壳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中的两个双灭弧室(5);各双灭弧室(5)包括绝缘隔离板(6)、第一灭弧室(7)和第二灭弧室(8);第一灭弧室(7)和第二灭弧室(8)之间留有间隙(100);第一灭弧室(7)、第二灭弧室(8)和后挡板(82)固定设置在绝缘隔离板(6)上成为一体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灭弧室(7)包括多个第一灭弧栅片(71)和一个辅助灭弧栅片(72);各第一灭弧栅片(71)包括第一主板(711)、设置在第一主板(711)两侧的第一插接凸台(712)和设置在第一主板(711)上的第一灭弧口(713);第一灭弧口(713)设置在第一主板(711)远离第二灭弧室(8)的一侧边缘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灭弧口(713)包括方形口(7131)和锥形口(7132),方形口(7131)位于第一主板(711)的边缘处,锥形口(7132)位于方形口(7131)的内侧且与方形口(7131)相连;所述方形口(7131)和锥形口(7132)都是偏心口,也即方形口(7131)的中心线b、锥形口(7132)的中心线c和第一主板(711)的中心线a不在一条直线上,具体是方形口(7131)的中心线b在第一主板(711)中心线a的右侧,锥形口(7132)中心线c则在方形口(7131)中心线b的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各第一灭弧栅片(71)的形状为平直板状,各第一灭弧栅片(71)倾斜向下设置且各第一主板(711)互相平行;第一灭弧室(7)中的多个第一灭弧栅片(71)沿弧线向下依次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各第一灭弧栅片(71)形状大小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一灭弧栅片(71)的上面第一灭弧栅片(71)左右翻转180度后即是下面一个第一灭弧栅片(71)的设置方式;第一灭弧室(7)中的多个第一灭弧口(713)形成一条沿上下方向边缘处交错但中心连通的引弧槽(714),相邻两个第一灭弧主板之间以及最下方一个第一灭弧主板与辅助灭弧主板之间均形成一个第一灭弧通道(7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辅助灭弧栅片(72)包括辅助主板(721)、设置在辅助主板(721)两侧的辅助插接凸台(722)、设置在辅助主板(721)上的辅助导弧缺口(723)和设置在辅助主板(721)上的导弧折板(724);辅助主板(721)为平直板状,辅助主板(721)和第一灭弧栅片(71)平行,辅助导弧缺口(723)设置在辅助主板(721)一侧边缘中心处,辅助导弧缺口(723)的形状为方形,导弧折板(724)是辅助导弧缺口(723)的内侧边缘处的辅助主板(721)倾斜向下突出延伸形成,导弧折板(724)的倾斜方向指向静触点(321),且导弧折板(724)末端所处的垂线位于静触点(321)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各组触头包括一个动触头(31)和一个静触头(32),动触头(31)上设有动触点(311),静触头(32)上设有静触点(321);动触头(31)的动触点(311)在分合闸过程中始终位于引弧槽(714)中,静触头(32)的静触点(321)位于引弧槽(714)下端的正下方;各第一灭弧通道(715)与动静触头的接触面(322)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75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