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耐黄变的聚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7263.4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3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汤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恒之光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恒之光(云浮)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2 | 分类号: | C08F283/02;C08G63/181;C08F220/18;C08F220/14;C08F220/06;C08F4/32;C09D15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耐黄变 聚酯 丙烯酸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耐黄变的聚酯丙烯酸酯,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单体30‑60份,甲基丙烯酸1‑5份,多元醇15‑20份,引发剂1‑3份,含氧酸酐10‑20份。本发明通过控制含氧酸酐,二元酸与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比,提高了聚酯丙烯酸酯的交联结合度,降低了树脂的酸度,提高了聚酯丙烯酸树脂的耐黄变性能。并且通过采用α‑羟基异丁酰苯引发剂增加了聚酯与丙烯酸酯之间的交联密度,使聚酯丙烯酸酯与建筑基材之间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延长树脂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使用氮气保护聚合反应,防止树脂在制备过程中与氧气反应,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耐黄变的聚酯丙烯酸酯,涉及C08F,具体涉及仅用碳-碳不饱和键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
背景技术
采用单一的树脂涂料通常具有不可弥补的缺陷,通过对树脂涂料进行改性,使其满足对应的使用需求,目前现有的丙烯酸酯树脂通过聚酯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光泽度,但是聚酯与丙烯酸树脂的结合改性方法较复杂,聚酯的活泼双键与丙烯酸酯共聚生成的树脂在长时间的光照下容易发生黄变,现有技术通过引入耐黄变剂或抗氧化剂提高树脂的耐黄变性,但是抗氧剂粉体与丙烯酸树脂的结合性不好,形成的漆膜表面效果不佳,影响树脂涂料的使用效果。
中国发明专利CN108559030A公开了一种木器漆用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通过将不饱和聚酯乳液与丙烯酸树脂乳液进行混合,增大了体系的交联密度,有效提高了木器漆的抗冲击强度和耐水性能,但是长时间使用后会发黄变色,影响木器的颜色和美观。中国发明专利CN201610315573.2公开了一种耐黄变紫外光固化漆,加入紫外线吸收剂,提高了树脂的耐黄变性能,但是会引起树脂涂料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下降,影响涂料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聚酯丙烯酸树脂涂料的耐黄变性,同时不会影响到涂料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耐黄变的聚酯丙烯酸酯,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酯单体30-60份,甲基丙烯酸1-5份,多元醇15-20份,引发剂1-3份,含氧酸酐10-20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辛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的重量比为1:(1.5-2.5):(1.5-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的重量比为1:2.15:2.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元醇选自季戊四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元醇为乙二醇和新戊二醇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乙二醇和新戊二醇的重量比为1:(1-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乙二醇和新戊二醇的重量比为1: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发剂选自酰类引发剂、氢过氧化物引发剂、烷基过氧化物引发剂、二碳酸酯过氧化物引发剂、过硫酸盐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酰类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3,5,5-三甲基乙酰、过氧化二苯甲酰、α-羟基异丁酰苯、过氧化苯甲酰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发剂为α-羟基异丁酰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含氧酸酐选自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乙酸酐、醋酸酐、硅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恒之光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恒之光(云浮)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恒之光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恒之光(云浮)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72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