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多种环境的可控节能灌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7143.4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7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葛慧;王洁;刘淼;罗雅婕;王健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周鑫 |
地址: | 21189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 多种 环境 可控 节能 灌溉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多种环境的可控节能灌溉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壁固定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左侧壁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储水箱的上侧壁固定设置有营养液添加管,所述储水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右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滴灌管,所述滴灌管的下侧壁固定设置有均匀排布的滴灌头,所述滴灌管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支架,便于在对滴灌管进行安装固定时,不需要直接将滴灌管放置在泥土的表面,有效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泥土将滴灌管的出水口堵塞,影响滴灌装置的使用,且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高度进行滴灌管高度的调节,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多种环境的可控节能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蒸发损失小,不产生地面径流,几乎没有深层渗漏,是一种省水的灌水方式。
但是现有的滴灌装置在使用时,往往将滴灌管道直接放置在泥土的表面,长时间使用后,泥土容易堵塞滴灌管道的出水口,从而影响滴灌装置的正常使用,导致营养液和水源不能持续对农作物进行滴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多种环境的可控节能灌溉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滴灌装置在使用时,滴灌装置的滴灌管道会直接放置在泥土的表面,长时间使用后,滴灌管道的出水口容易被泥土堵塞,影响滴灌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多种环境的可控节能灌溉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壁固定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左侧壁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储水箱的上侧壁固定设置有营养液添加管,所述储水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右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滴灌管,所述滴灌管的下侧壁固定设置有均匀排布的滴灌头,所述滴灌管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侧壁固定设置有对称的插杆,所述支架的内部纵向设置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架内壁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旋转块,所述第一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前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前侧壁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U形板,所述第一U形板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后侧壁固定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板的前侧壁固定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滴灌管通过夹持机构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安装架与所述储水箱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的内部纵向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杆壁固定设置有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与所述安装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纵向设置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块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旋转块,所述第二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板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转动设置有条形板,所述条形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板的后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U形板,所述第二U形板与所述调节板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形板的侧壁滑动设置有对称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远离连接杆的一侧与所述滴灌管的侧壁接触,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外部均套接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U形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限位块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侧壁固定设置有对称的移动轮,所述滴灌管管壁的左端固定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71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