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品组装间隙控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0930.6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4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唐勇华;窦步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伍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9 | 代理人: | 宋锦宏 |
地址: | 31310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品 组装 间隙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品组装间隙控制的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提高产品质量的产品组装间隙控制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测量装置,利用传感器一测量爆破膜的拱起高度B;步骤二,将燃烧室移动至扩散器的正上方,传感器二测量燃烧室与扩散器之间的间隙距离A;步骤三,设定燃烧室与扩散器之间的组装间隙为目标值C;步骤四,根据总行程=固定运行距离+A+B‑C来设定伺服电缸的总行程,然后通过伺服电缸将燃烧室压装进扩散器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因为产品组件过程能力低、公差范围大、装配过程难控制等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达到了能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利于提高转动盘转动时的平衡度和稳定性,从而利于提高测量的精度和组装的精度,最终使得实际组装间隙的目标值C更为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组装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产品组装间隙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使气囊展开的气体发生器在外壳内容纳有各种部件,这些部件彼此 通过焊接等固定手段固定。但是,从成本的削减和组装的简便性出发,有不使用焊接而使部件彼此以压合的状态嵌合进行固定的方法。
专利申请号为CN201380051736.5,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09月15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的发明专利,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向外壳底面内侧突出的固定部和与上述固定部接触在轴向上形成的引导部,上述引导部具有与上述固定部接触的部分的外径(D3)为最大且轴向相反侧部分的外径(D4)为最小的倾斜面,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上述引导部的最大外径(D3)为D1=D3;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上述引导部的最大外径(D3)为D1=D3≥R1;上述引导部的最小外径(D4)和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为R1D4,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在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与上述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的状态被固定。
上述专利中产品各组件在组装过程中,由于受到原材料及制造成本的影响,部分公差无法加严管控或者在公差范围内的过程能力很低,有潜在的质量风险,当多个组件相互装配时,累计公差的影响就会凸显出来,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产品在组装过程中,装配公差无法管控导致产品质量不佳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提高产品质量的产品组装间隙控制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产品组装间隙控制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启动测量装置,利用传感器一测量爆破膜的拱起高度B;
步骤二,将燃烧室移动至扩散器的正上方,传感器二测量燃烧室与扩散器之间的间隙距离A;
步骤三,设定燃烧室与扩散器之间的组装间隙为目标值C;
步骤四,根据总行程=固定运行距离+A+B-C来设定伺服电缸的总行程,然后通过伺服电缸将燃烧室压装进扩散器中。固定运行距离为伺服电缸启动后,其输出端开始推动燃烧室下移之前的移动距离;通过测量装置优先测量影响装配的产品组件的实际尺寸,通过实际尺寸反馈,并通过内部逻辑关系换算得到伺服电机的总行程,从而使得在爆破膜高度和燃烧室长度均有差异的情况下,得到目标间隙,避免了因为产品组件过程能力低、公差范围大、装配过程难控制等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达到了能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湖州)有限公司,未经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湖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0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