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监测脱硫浆液活性与控制循环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8186.6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8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康秦豪;袁园;吉攀;郭静娟;张双平;黄鑫;张建斌;何新权;张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7/18 | 分类号: | G01N7/18;G01N33/00;B01D53/80;B01D53/50;B01D5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金光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监测 脱硫 浆液 活性 控制 循环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脱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的技术领域的一种在线监测脱硫浆液活性与控制循环量的方法,原烟气SO2和烟气量数据由原烟气CEMS监测仪表在脱硫入口烟道处收集,净烟气SO2和烟气量数据由净烟气CEMS监测仪表在脱硫出口烟道处收集,浆液循环泵向喷淋层输送浆液,由DCS系统采集原烟气CEMS监测仪表,净烟气CEMS监测仪表数据进行活性计算,控制浆液循环泵启停或调节其功率;在线表征与监测浆液活性,并依据浆液活性预测、调整浆液循环量的方法,为脱硫的精细化控制与节能降耗提供了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脱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线监测脱硫浆液活性与控制循环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脱硫系统普遍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来控制烟气中污染物。
为了响应环保政策要求,国内燃煤电厂普遍对脱硫系统进行了提效改造,将污染物排放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其中SO2控制在35mg/m3以下,燃煤电厂对于脱硫系统的浆液品质和设备运行控制都有更高的要求。脱硫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对浆液活性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浆液活性降低,直接会造成浆液对于SO2的吸收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脱硫效率降低。浆液活性是浆液反应性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只能通过石灰石浆液活性来对浆液活性进行判断。然而,吸收塔浆液中石灰石只占少量部分,通常5%以下,不能反映运行状况下浆液整体的活性状态。此外,石灰石活性的测量依赖于实验室线下分析,难以及时指导脱硫运行调控。
目前对于脱硫吸收塔浆液活性的定义尚无定论,对浆液活性测定方法也鲜有报道。标准DL/943-2015《湿法烟气脱硫用石灰石反应速率的测定》,将石灰石活性定义为在pH为5.5时,80%石灰石粉中碳酸盐与酸反应的反应时间。浆液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参照石灰石的标准。浆液活性影响因素很多,且最终影响的是浆液对于SO2的吸收程度,将二者关联,参照石灰石活性,能够根据浆液对SO2的吸收能力对浆液活性进行定义与测量。然而,机组运行条件下,从取样到实验室测试,具有较大的延迟性和滞后性,不能及时预防浆液品质恶化带来的风险。
同时,脱硫系统浆液循环量主要是依据原烟气量和SO2浓度来调节,大多只考虑环保指标满足排放要求,忽视了循环量过大带来的能耗和运行方面的问题。
现有技术(专利申请号202111103001.5)表征了浆液活性,提供了测量石膏浆液活性的方法,即通过向浆液中通入SO2标气,以尾气SO2浓度、吸收SO2前后石膏浆液pH值及亚硫酸盐含量差值表征浆液的活性,来实现以数据化的指标表征石膏浆液品质。但是相关技术结构复杂、可操作性不强、需要新增设备,并且连续监测的实现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同时,未建立浆液活性与浆液循环量的运行调控之间的关系,不能满足脱硫精细化控制的需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在线监测脱硫浆液活性与控制循环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利用脱硫现有系统设施,在线表征与监测浆液活性,并依据浆液活性预测、调整浆液循环量的方法,为脱硫的精细化控制与节能降耗提供了指导意义。
本申请提供一种在线监测脱硫浆液活性与控制循环量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在吸收塔本体及相应系统中进行,原烟气SO2和烟气量数据由原烟气CEMS监测仪表在脱硫入口烟道处收集,净烟气SO2和烟气量数据由净烟气CEMS监测仪表在脱硫出口烟道处收集,浆液循环泵向喷淋层输送浆液,由DCS系统采集原烟气CEMS监测仪表,净烟气CEMS监测仪表数据进行活性计算,控制浆液循环泵启停或调节其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81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艇集群分布式安全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用于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直流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