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备缺陷追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4138.X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2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姚维风;鲁思萱;王大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科聚合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07C5/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缺陷 追溯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设备缺陷追溯系统,包括:上料检测设备、加工设备、成品检测设备以及控制系统,物料从上料检测设备上料,通过上料检测设备对物料进行筛选,良品物料送至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加工后的成品送至成品检测设备检测是否不良。上料检测设备与加工设备之间设有第一交接处,加工设备与成品检测设备之间设有第二交接处,物料或者成品通过治具进行转运,控制系统接收上料检测设备、加工设备以及成片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对发生不良的治具进行识别定位。本发明实现生产治具及时在线评估,准确识别定位发生不良的治具,有效降低不良品材料损耗,提高产品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设备缺陷追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设备在制造业被广泛使用,由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多道工序,从半成品到成品的加工过程需要利用治具进行多次转运,导致出现不良品时难以及时追溯存在缺陷的治具,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以电机的定子生产为例,目前电机定子绝缘与绕制部分的自动化生产线为三段多机组合,产线设备生产速度快,多机头同时作业、生产数量大,治具消耗大,同时工艺对生产治具的精密度要求较高,治具损耗与产品品质稳定存在强相关性。现有自动化生产线不能在线评估治具损耗,且半成品加工完成之后再进行成品检测,不良品发现滞后,设备不能提供品质改善所需的基础统计数据,无法降低不良品材料损耗和产品不良率。
另外,生产管理所需的设备数据仅存在于单机设备中,不能够信息化读取,大量管理所需的数据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抄写和统计,更精细化的工厂管理无法有效展开。
因此,如何设计能够对发生不良的治具进行准确识别定位的设备缺陷追溯系统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不良治具难以追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设备缺陷追溯系统,该系统实现生产治具及时在线评估,准确识别定位发生不良的治具,有效降低不良品材料损耗,提高产品良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设备缺陷追溯系统,包括:
上料检测设备,其具有检测物料是否不良的上料检测工位和用于放置物料的若干个滑块治具,滑块治具依序经过上料检测工位,且每个滑块治具设有带滑块编码的滑块标签,上料检测工位处设有用于识别滑块标签的上料识别装置;
加工设备,其具有将良品物料加工为成品的加工工位和用于放置良品物料的若干个托盘治具,每个托盘治具依序经过加工工位,且每个托盘治具设有带托盘编码的托盘标签,上料检测设备与加工设备之间设有第一交接处,空载的托盘治具停放在第一交接处等待良品物料被装入,第一交接处安装用于识别托盘标签的加工识别装置;
成品检测设备,其具有进料位、用于检测成品是否不良的成品检测工位、以及用于将成品从进料位转运至成品检测工位下方的转盘装置,加工设备与成品检测设备之间设有第二交接处,满载的托盘治具停放在第二交接处等待成品被取出,第二交接处安装用于识别托盘标签的成品识别装置;
控制系统,其接收上料检测设备、加工设备以及成片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对发生不良的治具进行识别定位。
优选的,控制系统在上料检测设备出现不良信号时,通过上料识别装置获取上料检测工位处的滑块治具的滑块编码,将滑块编码标记为不良滑块编码并将不良品物料取出放置于废料盒。
优选的,托盘治具设有多个点位,每个点位放置一个良品物料,加工工位设有用于定位良品物料的加工治具,加工治具的点位数量与托盘治具的点位数量相同,加工治具的成品与托盘治具的良品物料一对一置换,托盘治具装满成品之后运转至第二交接处;托盘治具按照托盘编码的大小依次排列,上一个托盘治具的良品物料被加工为成品之后放入下一个托盘治具中,控制系统在成品检测工位出现不良信号时,获取当前第二交接处的托盘治具的托盘编码作为待处理托盘编码,将待处理托盘编码的上一个托盘编码标记为不良托盘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科聚合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科聚合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41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