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坐力间接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3920.X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4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谢馨;于滨;范大鹏;袁志华;李宝宇;谭若愚;郑杰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 |
地址: | 41007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坐力 间接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坐力间接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装置包括:与地面平台固连的底座,沿着底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测试单元和能量吸收单元,测试单元与能量吸收单元之间设有可往复运动的运动单元,运动单元上设有固定单元,固定单元用于实现待测试器械与测试装置连接;在待测试器械所产生的后坐力作用下,与待测试器械连接的运动单元向测试单元的方向运动,测试单元用于测量运动单元所产生的压力,以实现间接测量待测试器械所产生的后坐力;完成待测试器械后坐力间接测试后,运动单元在反向作用力下朝能量吸收单元运动,能量吸收单元用于缓冲运动单元中尚未释放的能量。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可快速拆装、通用性强以及测试精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击器械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射击器械的后坐力 间接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射击器械的发射过程中,膛内高压气体驱动弹药向前加速运动,与此同 时,高压气体也作用于器械弹膛底部驱动射击器械向后加速运动——即后坐运 动,对射击器械支承体产生力的作用,此即射击器械在射击过程中产生的后坐 力。一般而言,随着射击器械口径的增大,装药量增加,会产生更大的后坐力。 后坐力是衡量射击类器械性能的重要指标,后坐力对射击精确度和密集度、射击稳定性以及射手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射击器械使用前必须完成对其后坐 力的准确测试。
现有技术依靠直接测试方法对射击类器械射击过程的后坐力进行测试,即 射击时,射击器械底部抵住力传感器,这对力传感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一, 直接后坐作用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几个毫秒左右,这就要求力传感器必须有 足够高的响应频率和灵敏度,从而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采集到足够多的数据点, 以完成后坐力的精确测试;其二,对于大口径射击器械,后坐力很大,需要量程很大且能承受瞬间强冲击力的力传感器。因而,此两点要求导致了以下两点 现有技术缺点:一、受限于力传感器的响应频率和灵敏度,测试精确度较低; 二、受限于力传感器的量程和结构可承受的瞬时冲击载荷限制,防止传感器受 损或减少使用寿命,无法测试大口径射击器械的后坐力。
并且,现有技术在测试射击器械后坐力时,对射击器械采用双侧固定方式, 为了使用同一装置测试多种射击器械,对射击器械的固定多采用夹具夹持的方 式,即通过复杂的可调节间距的夹具机构,对不同射击器械从两侧夹紧,进行 安装固定。该固定方式导致了第三点现有技术缺点:可调夹具组成复杂,机构整体复杂程度增加,不便于拆装,便携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 快速拆装、通用性强、测试精度高的用于射击类器械的后坐力间接测试装置及 测试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坐力间接测试装置,包括:与地面平台固连的底座,沿着所述底座 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测试单元和能量吸收单元,且测试单元与能量吸收单 元之间设有可沿底座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运动单元,所述运动单元上设有固定 单元,所述固定单元用于实现待测试器械与测试装置连接;在待测试器械所产 生的后坐力作用下,与待测试器械连接的运动单元向测试单元的方向运动,所述测试单元用于测量运动单元所产生的压力,以实现间接测量待测试器械所产 生的后坐力;完成待测试器械后坐力间接测试后,所述运动单元在反向作用力 下朝能量吸收单元的方向运动,所述能量吸收单元用于缓冲运动单元中尚未释 放的能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底座;两 根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座底部分别与地面平台固连,以实现测试装置与地面平 台固连;沿着所述第一安装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底座,两个所 述第二安装座分别用于安装测试单元和能量吸收单元;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安装 有运动单元,所述运动单元沿着第一安装座的长度方向在测试单元与能量吸收单元之间往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39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