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神经网络的分布式燃气能源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2812.0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8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程维维;吴泉鑫;张成洲;李伟铭;魏可情;朱佳;林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墨熵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黄超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神经网络 分布式 燃气 能源 状态 监测 方法 系统 | ||
1.基于神经网络的分布式燃气能源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编号:获取社区能源管理平台中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并对社区能源管理平台中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进行编号;
S2、用户端燃气消耗量获取:获取社区能源管理平台中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燃气消耗量,分析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热能转化量;
S3、用户端发电热能消耗量分析:获取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产生的电量,分析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发电热能消耗量;
S4、用户端电能利用效率评估:根据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发电热能消耗量,评估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的平均电能利用效率比例系数;
S5、用户端热能、冷能使用量获取:获取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热能使用量和冷能使用量,得到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的平均剩余热能利用效率比例系数;
S6、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指数分析:分析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指数,并筛选统计能源利用效率不合格的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对应编号;
S7、用户端废气排放影响指数评估:检测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废气排放浓度,评估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的综合废气排放影响指数;
S8、社区能源管理平台分析处理:将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的综合废气排放影响指数与预设的安全废气排放影响指数阈值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进行处理,同时将能源利用效率不合格的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对应编号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分布式燃气能源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分析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热能转化量,具体包括:
记录社区能源管理平台中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的实时运行时间,将社区能源管理平台中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的实时运行时间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划分成各运行时间段;
获取社区能源管理平台中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燃气消耗量,并提取燃气能源管理数据库中存储的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对应的标准热能转化率,分析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热能转化量Qitj,其中i=1,2,...,n,i表示为第i个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的编号,j=1,2,...,m,j表示为第j个运行时间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分布式燃气能源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分析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发电热能消耗量,包括:
获取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产生的电量,将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产生的电量标记为witj;
提取燃气能源管理数据库中存储的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产生单位电量对应的标准热能消耗量,将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产生单位电量对应的标准热能消耗量标记为qi;
分析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发电热能消耗量Q′it′j=witj*qi(1+μ),其中μ表示为预设的发电热能消耗量修正权重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分布式燃气能源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评估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的平均电能利用效率比例系数,具体评估方式为:
将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热能转化量Qitj和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在各运行时间段内发电热能消耗量Q′it′j代入电能利用效率比例系数分析公式得到各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的平均电能利用效率比例系数ξi,其中m表示为划分的运行时间段数量,α表示为预设的电能利用效率对应影响因子,θi表示为预设的第i个分布式燃气能源用户端的额定电能利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墨熵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墨熵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28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