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碳高速钢的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热处理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2592.1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7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娣;肖泽扬;王延青;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0 | 分类号: | C21D11/00;C21D9/38;C21D1/26;C21D6/00;B22D13/02;B22D13/12;B22D30/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田秀芬 |
地址: | 05402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钢 马氏体 贝氏体复相 组织 热处理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高碳高速钢的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热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C≥2.8%、Σ[Cr+Mo+V+W]≥8%、Ni%≥1.5%的高碳高速钢材质;该材质通过成分设计及孕育处理,铸态组织为1-2%的石墨、26-30%的碳化物,剩余为贝氏体、马氏体、残奥组织;该材质用于轧辊制造;
针对贝氏体和马氏体比例,热处理控制方法如下:
步骤1,通过热膨胀仪测得上述轧辊材质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的温度区间,即存在转变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并找到贝氏体转变最快的温度;
步骤2,通过热膨胀仪测得上述轧辊材质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温度区间,即存在转变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当最低温度低于0℃时,此时只做出最高温度;
步骤3,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测温和计算,预测轧辊降温至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的时间,并控制该阶段之后的冷却过程,以实现不同的组织控制目标;
所述冷却过程的控制方法为:将轧辊开箱后,辊身扣保温罩内保温,或者对辊身部分通过轴流风机吹风加快降温;
当轧辊用于事故率极低、在机磨损占比较大的轧制条件时,冷却过程的控制方法具体为:
通过轴流风机吹风控制辊身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停留时间小于3h,控制贝氏体比例≤10%;
在降温至进入马氏体转变区温度上限后,停风缓慢降温,直至降至室温;此时铸态组织为≤10%的贝氏体、其他为马氏体+奥氏体的混合组织;
之后在马氏体转变温度区上限至上限+30℃补充一次18-20h的退火,以辊面到温开始计时,最终获得基体中的贝氏体比例≤10%、马氏体比例>85%,此时组织的耐磨性最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碳高速钢的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热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轧辊用于工况比较恶劣、对事故率相对较高、异常损耗占比大的轧制条件时,冷却过程的控制方法具体为:
通过保温控制辊身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停留时间≥16h,并且将辊身控制在贝氏体转变速度最快的温度±10℃以内保持≥8h;
然后通过轴流风机吹风降温,在降温低于贝氏体转变区之后停风缓慢降温至室温;
之后在贝氏体转变速度最快的温度±10℃补充一次24-30h退火,以辊面到温开始计时,最终获得基体中的贝氏体比例>85%、马氏体比例≤10%,此时组织兼有的韧性最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碳高速钢的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热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轧辊用于工况条件及事故率一般且对轧辊性能有一定需求的轧制条件时,冷却过程的控制方法具体为:
通过轴流风机间歇吹风控制辊身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停留时间8~10h,并且将辊身控制在贝氏体转变速度最快的温度±10℃以内保持4~5h;此时铸态组织为40-50%的贝氏体、其他为马氏体+奥氏体的混合组织;
之后在马氏体转变温度区上限至上限+10~30℃补充一次18-20h的退火,以辊面到温开始计时;最终获得基体中的贝氏体比例40-50%、马氏体比例40-50%,这种组织兼有耐磨性和韧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碳高速钢的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热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贝氏体转变区下限温度与马氏体转变区上限温度差值不足30℃,补充退火的温度控制在马氏体转变区以上且不超过贝氏体转变区下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25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丝绳自动熔断机
- 下一篇:一种信息分析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