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联结构高带宽包络线跟踪电源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1869.9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5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宁;阮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158 | 分类号: | H02M3/158;H02M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张力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结构 带宽 包络 跟踪 电源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结构高带宽包络线跟踪电源及其控制方法,电源包括串联而成的开关变换器VSC和线性放大器VLA,所述开关变换器和线性放大器均工作在电压源形式;所述VSC输出阶梯波电压,其跟踪降带宽的包络信号,以降低VSC的等效开关频率,提高VSC的效率;所述VLA跟踪初始高带宽包络信号,保证ET电源的高跟踪带宽。在此基础上,将阶梯波电压的上升边沿和下降边沿进行合理调整,可进一步降低VSC的开关损耗,并有效减小阶梯波电压和负载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从而大幅减小VLA的损耗,提高ET电源的整体效率。本发明可有效减小开关变换器的开关损耗,保证ET电源的高跟踪带宽,大幅提高ET电源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联结构高带宽包络线跟踪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历史并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据统计,2020年,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31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575万个,城镇地区实现深度覆盖。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新建5G基站超60万个,全部已开通5G基站超过71.8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然而,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损失,据统计,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每年耗电达1.5万亿度,这相当于全球发电总量的10%。因此,减少移动通信的能源消耗十分重要。
第一代(1st Generation,1G)移动通信采用模拟蜂窝网技术,主要实现方式为频分多址和载波复用。第二代(2nd Generation,2G)移动通信采用数字技术,可分为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此时,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为恒定包络信号。因此可采用恒压供电方式的高效率非线性功放(Power Amplifier,PA)对RF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第三代(3rdGeneration,3G)移动通信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QPSK)和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等更高效的数字调制方式。这类调制方式对RF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同时进行调制,因此RF信号的包络线不再恒定。并且,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RF信号的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Power Ratio,PAPR)还在不断提高。此时,为保证RF信号所携带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需采用线性功放(Linear Power Amplifier,LPA)对其进行功率放大。
目前,实现PA高效率工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Doherty技术,包络线消除及恢复(Envelope Elimination and Restoration,EER)技术以及包络线跟踪(EnvelopeTracking,ET)技术。其中,Doherty技术需使用主次功放协同工作,成本较高,并且工作频段较窄;EER技术采用非线性功放,对PA进行供电调制的电源的线性度决定了系统的线性度,因此对供电调制的电源的设计提出了严苛的要求;相比之下,ET技术对于供电调制电源的要求相对较低,PA的供电电压只需跟踪包络信号,并且略高于包络信号即可实现PA的高效率。因此ET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PA模式。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RF包络带宽不断提高,在4G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项目中,信道带宽已经达到20MHz,而5G新空口的信道带宽甚至达到了100MHz。如此高的包络带宽,对ET电源的控制和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较好拟合宽带负载电压,对于串联结构开关线性复合(Switch-Linear Hybrid,SLH)ET电源而言,开关变换器的理论开关频率需达到几十MHz。如此高的开关频率将引起较大的开关损耗和驱动损耗,导致ET电源的整体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18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更新方法以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图像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