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0331.6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2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涛;张婉莹;耿伟纬;姚玉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6/94 | 分类号: | D01F6/94;D01F1/09;D01F1/07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陈小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阻燃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纤维技术领域。本发明是通过将氨纶切片、非离子抗静电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磷酸酯类阻燃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高速分散混合得到抗静电阻燃氨纶母粒,再进行熔融纺丝得到抗静电、高强阻燃性能的氨纶纤维。本方法制备得到的氨纶纤维极限氧指数达27~30、电荷面密度(μC/m2)≤7,具有抗静电和阻燃双重功能,在功能纤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及制备方法,属于功能纤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氨纶又名聚氨酯纤维,是一种弹性纤维。因其卓越的弹性,已成为先进弹性材料的重要基础原料。氨纶本身属于易燃物,近年来,随着氨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一些领域,对于氨纶的阻燃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传统阻燃氨纶纤维是通过在氨纶纤维里面添加阻燃剂或是将含有阻燃元素的化合物作为共聚单体引入到大分子链中,从而达到阻燃效果。更值得注意的是,像氨纶这类高分子纤维在使用中容易发生摩擦剥离,产生静电火花,从而引发更大程度的火灾和爆炸,为阻燃增加了难度,因此开发一种兼具抗静电、阻燃双重功能的氨纶纤维显得尤为必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该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是将制备的抗静电阻燃氨纶母粒经熔融纺丝得到。其中抗静电阻燃氨纶母粒是将氨纶切片、非离子抗静电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磷酸酯类阻燃剂加入高速混合机,高速分散混合所得得到。本方法制备得到的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极限氧指数达27~30、电荷面密度(μC/m2)≤7,具有抗静电和阻燃双重功能,在功能纤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是将制备的抗静电阻燃氨纶母粒经熔融纺丝得到。其中抗静电阻燃氨纶母粒是将氨纶切片、非离子抗静电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磷酸酯类阻燃剂加入高速混合机,高速分散混合得到。本方法制备得到的氨纶纤维极限氧指数达27~30、电荷面密度(μC/m2)≤7,具有抗静电和阻燃双重功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氨纶切片、非离子抗静电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磷酸酯类阻燃剂加入高速混合机,升温至120℃,高速分散混合数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抗静电阻燃氨纶母粒;
(2)将干燥后的抗静电阻燃氨纶母粒放入熔融纺丝机料筒中15min,使物料充分熔融,然后以一定的挤出速度将物料通过喷头挤出,丝条经冷却、上油、牵引卷绕得到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该纤维的断裂强度为0.93cN/dtex~0.9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50%~500%,极限氧指数为27~30,电荷面密度(μC/m2)≤7。
所述的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离子抗静电剂为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脂肪乙醚、聚氧乙烯烷基苯醚、聚乙二醇酯脂肪酸酯中的一种。
所述的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酯类阻燃剂为甲基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中的一种。
具有增塑功能的磷酸酯类阻燃剂与非离子抗静电剂的协同作用,可以达到降低添加剂用量的目的,同时可使纤维成型时流动加工性变好。
所述的抗静电阻燃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磺基琥珀酸钠、烷基苯酚醚硫酸钠中的一种。
所述的抗静电阻燃聚氨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纺丝法制备抗静电阻燃聚氨酯纤维的挤出速度:200m/min~400m/min,料筒温度:160℃~180℃,收丝速度:200m/min~400m/min。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03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