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熄焦排焦温度监测及处置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29453.3 | 申请日: | 2022-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6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 发明(设计)人: | 甘秀石;李勇;赵振兴;陆云;侯世彬;程学科;王健;朱庆庙;王旭;高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C10B41/00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陶新亚 |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熄焦排焦 温度 监测 处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熄焦排焦温度监测及处置方法,包括:步骤一,排焦温度在线检测;步骤二,排焦温度采集及处理;步骤三,排焦温度分析及异常时的处置;本发明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因焦炭运输皮带横向焦炭温度漏检而引发的火灾隐患。在采用非接触式测温方式的基础上,实现焦炭运输皮带在线全断面测温,通过采用区域测温、排焦温度预警模式、排焦温度及排焦区域最高温度终止模式、排焦温度曲线追踪、痕迹管理模式等手段,有效提高了干熄焦排焦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实现干熄焦排焦温度的精准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熄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熄焦排焦温度监测及处置方法。
背景技术
炼焦行业通常采用干熄焦装置将高温(1000℃左右)红热焦炭冷却,以便安全、稳定地通过带式输送机对焦炭进行输送。正常生产时,熄焦槽排出的是冷却至200℃以下的冷焦,冷焦经旋转密封阀、震动给料器和排焦溜槽排到焦炭运输皮带上进行运输。当生产过程存在异常波动或在特殊事故状态下,可能会将红焦(大于皮带表面橡胶着火点温度,考虑测量的准确性后确定温度为205℃以上的焦炭)排出到焦炭运输皮带上,从而引发皮带火灾事故。为防止上述原因引起的火灾事故,焦炭运输皮带的排焦侧端部、焦炭运输皮带上部通常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报警及联锁停止排焦,并启动自动喷水系统,以保证干熄焦系统的安全运行。
传统的温度检测装置采用固定式红外测温仪,其通过中控室与自动喷水系统和排焦系统联锁,附属设施包括设置于焦炭运输皮带外侧的用于安装温度检测装置的调整支架,调整支架处于焦炭运输皮带上方的固定支架上,并且配有相应的供水管线、供气管线及信号线等。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焦炭运输皮带上焦炭的温度大于规定温度(≥205℃)时,通过联锁控制停止排焦,同时自动喷水系统开启,将焦炭运输皮带上的红焦熄灭,避免红焦对焦炭运输皮带造成损坏。
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焦炭运输皮带的宽度通常大于1.2米,焦炭在焦炭运输皮带上沿宽度方向分布,其分布宽度一般不少于0.8米。由于冷焦是经过旋转密封阀、震动给料器和排焦溜槽后排到焦炭运输皮带上的,在焦炭分布范围内,其横向温度分布不均匀,且差异很大。而现有温度检测装置采用的固定式红外测温仪,是沿着焦炭运输皮带的纵向呈线性点状连续测温,对于焦炭运输皮带的纵向温度测量及时准确,反应灵敏,在中控室画面有实时的测量点温度显示,保护有效。而在焦炭运输皮带横向的焦炭分布范围内,测量覆盖面明显不足,不能有效反应焦炭运输皮带横向非测量区域的焦炭温度,造成该方向温度漏检。当红焦在漏检区域出现时,由于温度检测装置没有及时检测到,导致无法进行停排焦炭和自动喷水熄焦操作。此时,焦炭运输皮带上构成火灾三要素的可燃物(皮带)、助燃物(空气)、火源(红焦)均产生并融合在一起,继而引发火灾。
为避免上述缺陷,有的干熄焦企业采用了双固定探头测温的方式,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全面、有效检测到温度超标的红焦,不能及时启动焦炭停排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就会因火灾事故造成较大财产损失甚至人员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熄焦排焦温度监测及处置方法,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因焦炭运输皮带横向焦炭温度漏检而引发的火灾隐患。在采用非接触式测温方式的基础上,实现焦炭运输皮带在线全断面测温,通过采用区域测温、排焦温度预警模式、排焦温度及排焦区域最高温度终止模式、排焦温度曲线追踪、痕迹管理模式等手段,有效提高了干熄焦排焦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实现干熄焦排焦温度的精准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干熄焦排焦温度监测及处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排焦温度在线检测;
采用在线多像素温度检测成像仪,对干熄焦炉焦炭出口处焦炭运输皮带上的焦炭进行横向、纵向全覆盖的温度检测;
步骤二,排焦温度采集及处理;
在温度检测的数据图像实时显示的基础上,对图像的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及处理;输出排焦温度和排焦区域最高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9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