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母粒、电磁屏蔽增强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25760.4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6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付大炯;陈平绪;叶南飚;张超;张永;叶士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77/06;C08K9/10;C08K7/18;C08K7/14;C08J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苏晶晶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电磁 屏蔽 增强 聚酰胺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母粒、电磁屏蔽增强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电磁屏蔽材料技术领域。导电母粒,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PP树脂79~89份、导电填料30~50份、助剂0‑2份,其中,所述导电填料为表面经过镀银处理的实心玻璃微球,实心玻璃微球的粒径D90为20~45μm,镀层银质量含量为8~20%。本发明的导电母粒中通过加入表面经过镀银处理的实心玻璃微球作为导电填料,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导电层,具有较高的导电性。本发明的导电母粒应用到聚酰胺组合物中不仅可以实现聚酰胺材料的导电性,且可以明显改善聚酰胺材料容易翘曲变形的缺点,使得聚酰胺组合物具有流动方向和垂直流动方向收缩率接近的特性,进一步避免了因收缩率不一致导致翘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屏蔽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导电母粒、电磁屏蔽增强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区别在于,新能源汽车增加了大量的电子部件,尤其是各种信号传感器、感应雷达等,尤其是未来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车身周围布满了各种感应雷达,这也必然对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避免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是新能源车,尤其是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车,是最为重要的需求和行驶安全的前提和保证。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聚合物材料需要具备导电功能,目前主要实现的方法包括在聚合物中加入导电的金属粉末或者碳系材料,在材料表面涂有导电涂层,但也存在分散不均匀,导电效果差,容易氧化,价格昂贵等缺点。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聚酰胺材料,电磁屏蔽聚酰胺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酰胺树脂75-85份;PEDOT-g-MAH:PSS导电粉末3-5份;碳纤维10-15份;硅烷偶联剂0.5-2份;抗氧剂0.1-0.5份;其他助剂2-3份,其中加入导电粉末和大量的碳纤维,在体系中的分散均匀性较差,不仅影响导电效果的提升,且不利于改善吸水性和翘曲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电磁屏蔽材料因为导电成分分散性差导致材料的导电性能提升有限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导电母粒,通过特定的导电填料和PP树脂协同得到一种具有高导电性的导电母粒,不仅可以提高聚酰胺材料的导电性能,且有效降低了吸水率,改善了翘曲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屏蔽增强聚酰胺组合物,将上述导电母粒应用于聚酰胺组合物中,进一步提升聚酰胺组合物的导电性能,降低其吸水性,解决了聚酰胺组合物的翘曲变形问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屏蔽增强聚酰胺组合物在新能源汽车电子器件制备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器件。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导电母粒,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PP树脂79~89份、导电填料30~50份、助剂0~2份,
其中,所述导电填料为表面经过镀银处理的实心玻璃微球,实心玻璃微球的粒径D90为20~45μm,镀层银相对于实心玻璃微球的质量含量为8~20%。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助剂可以为抗氧剂和润滑剂。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的导电材料为表面经过镀银处理的实心玻璃微球,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导电层,具有较高的导电性。
本发明的导电材料是采用实心玻璃微球镀银处理得到,空心玻璃微珠在生产过程中会存在被螺杆剪碎的问题,无法加工,实心玻璃微更有利于加工性和力学性能的保持。导电填料的镀层银显著提升了实心玻璃微球的导电性能,微球粒径会影响镀银的含量,粒径越大,所镀的最大银含量上限越低,均会影响到导电性能的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57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