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多种工业总线与5G通信集成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4450.0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4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健;赵艳领;王振;公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69/22;H04W12/08;H04W2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多种 工业 总线 通信 集成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工业总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现多种工业总线与5G通信集成的装置,包括物理层、调试模块、解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信号收发模块、数据缓存模块和数据中断模块,调试模块,用于对工业总线的连接进行调试,以及对工业总线的种类进行识别;解析模块,用于将工业总线数据解析成通用数据,以及将通用数据转换成对应的工业总线数据;本发明设置调试模块对插接完毕的工业总线进行整体调试,同时对连接上的工业总线的种类进行识别,然后通过解析模块对不同种类的工业总线上传的数据进行解析,进而使得工业总线的连接,不再需要重复的插拔调试,进而可以方便工业总线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总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现多种工业总线与5G通信集成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控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太网技术在各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以太网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都得到检验,能够完全胜任控制环境中对实时性、可靠性、抗干扰性的严格要求。在与传统现场总线的对比测试中,以太网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可以满足控制系统各个层次的要求。工业总线是在传统以太网进行改造或在传统以太网基础上加以改进,得来的基于以太网技术来实现现场总线的方案,包括POWERLINK,EtherCAT,EPA,NCUC-Bus,EtherMAC,SERCOS,EtherNetlIP,ModBusTCP,ProfinetSRT,MECHATROLINK等这些工业实时以太网技术。
5G通信作为一种高质量的传输方式,它可以帮助用户解决之前无法解决或者成本过高的数据采集类问题,进而与现有的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WIFI、4G形成一种互补,从而帮助工厂处理采集困难或采集成本高的高价值数据。
不同的工业以太网从站设备会有着不同的工业总线,多类工业以太网从站设备并行工作时,需要多种工业总线在同一装置上以不同的协议并行工作,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对不同工业总线中传来的数据进行快速解析,不同的工业总线需要插接到对应的设备接口中,而多种工业总线汇聚在同一装置上,容易出现插接错误,为了确保准确性,在工业总线连接后,还需要进行调试,如果插接错误,还需要进行重新插接并调试,这需要导致工业总线连接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多种工业总线与5G通信集成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多种工业总线在插接时需要重复插接并调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现多种工业总线与5G通信集成的装置,包括物理层、调试模块、解析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信号收发模块、数据缓存模块和数据中断模块;
所述物理层,用于与工业总线及网络宽带进行连接;
所述调试模块,用于对工业总线的连接进行调试,以及对工业总线的种类进行识别;
所述解析模块,用于将工业总线数据解析成通用数据,以及将通用数据转换成对应的工业总线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与信号收发模块和解析模块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向外界传递数据以及接受外界传递来的数据;
所述数据缓存模块,用于对工业总线上传的数据以及数据处理模块中的交互数据进行临时存储;
当所述数据缓存模块存储的数据大于设定阈值时,所述数据中断模块用于降低工业总线上传的数据总量。
优选的,所述物理层包括网络硬件接口、电源接口以及多种工业总线数据接口,所述网络硬件接口用于与5G网络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多种工业总线数据接口用于与多种工业总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物理层还包括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需要断开连接的工业总线。
优选的,所述数据缓存模块包括上传缓存模块和运行缓存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未经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4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