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3604.4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3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庄超;吴闯;李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B60K11/08;B60R13/08;B60K1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具有 工程机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动力舱包括:舱室;发动机,设置在舱室内,并具有流通冷却液的冷却液流路;散热器,设在舱室内,并与发动机的冷却液流路连通;通风口,设在舱室上且用于引入与散热器换热的空气或排出与散热器换热后的空气;降噪单元,设在通风口上,降噪单元包括第一格栅、与第一格栅沿舱室的壁的厚度方向层叠布置且与第一格栅间距可调的第二格栅以及将第一格栅朝第二格栅推压的第一弹性部件,第一格栅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第一风口和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风口之间的第一实体部,第二格栅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第二风口和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风口之间的第二实体部,第二风口在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与第一实体部在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以使第二风口的出风将第一格栅朝远离第二格栅的方向驱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工程机械噪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都设立了国家标准来予以限定。工程机械发动机舱内部噪声的成分复杂,噪声是由空气动力、机械传动和液压噪声等多种噪声成分共同组成的,噪声在动力舱内部经壁面多次反射干涉后形成混响声场进一步提高了整机噪声。
冷却风扇作为动力舱内部最主要噪声源之一,同时对工程机械噪声和散热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风扇噪声是由风扇叶片周期性的激扰空气形成的涡流噪声,这种周期性的压力脉动由一个稳态的基频以及一系列的谐波分量组成。风扇的风量、噪声频率和风扇的转速直接成正比,风扇转速越高,风扇的噪声频率、声压级以及冷却风量越大。
动力舱机罩是工程机械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外观,散热,隔离、吸收动力舱内部噪声的作用。为了冷却系统,动力舱机罩上开了一些风口,这些风口直接将动力舱内部的噪声传播出去,风口是噪声传播的一个主要路径,风口面积越大,动力舱机罩隔声效果越弱。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由穿孔板状材料和其背部的空腔组成,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消声频率与穿孔板的穿孔率、背部空腔厚度有关,背部空腔厚度越小,消声频率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以改善动力舱机罩开口面积与吸隔声性能之间的矛盾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舱,动力舱包括:
舱室;
发动机,设置在舱室内,并具有流通冷却液的冷却液流路;
散热器,设在舱室内,并与发动机的冷却液流路连通;
通风口,设在舱室上且用于引入与散热器换热的空气或排出与散热器换热后的空气;以及
降噪单元,设在通风口上,降噪单元包括第一格栅、与第一格栅沿舱室的壁的厚度方向层叠布置且与第一格栅间距可调的第二格栅以及将第一格栅朝第二格栅推压的第一弹性部件,第一格栅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第一风口和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风口之间的第一实体部,第二格栅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第二风口和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风口之间的第二实体部,第二风口在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与第一实体部在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以使第二风口的出风将第一格栅朝远离第二格栅的方向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舱还包括设在第一格栅的远离第二格栅的一侧的第三格栅,第三格栅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三风口和位于相邻两个第三风口之间的第三实体部,第三实体部和第一实体部在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动力舱还包括第一遮挡部件,第一遮挡部件绕第一实体部的边缘延伸以与第一实体部和第三实体部围成第一腔室,第一实体部上设置有与第一腔室相通的多个第一通孔,以形成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件包括柔性部件,柔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一实体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实体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风口与第一风口在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36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