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饰面轻钢龙骨隔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2934.1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虞金骏;夏玉峰;唐小亮;李正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万恒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6 | 分类号: | E04B2/76;E04B2/82;E04G2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饰面轻钢 龙骨 隔墙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饰面轻钢龙骨隔墙结构,包括底板、与模块建筑及内隔墙本体,底板上表面开设有供内隔墙本体插接的横向卡接槽,模块建筑侧壁开设有供内隔墙本体插接的竖向卡接槽,内隔墙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与底板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以及用于将内隔墙本体与模块建筑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内隔墙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同时调节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的调节机构,以使得内隔墙本体易于与竖向卡接槽和横向卡接槽分离。本申请在需要对内隔墙本体进行拆卸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调节机构即可同时调节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以使得内隔墙本体易于与竖向卡接槽和横向卡接槽分离,操作简单,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对内隔墙本体进行拆卸。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饰面轻钢龙骨隔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以高速发展,建筑类型不断增多,新材料、新技术日益丰富,尤其在临时居住、办公、生活领域内迅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速的建筑工业化产品和居住生活的舒适性成为这类建筑发展的矛盾焦点。模块化建筑作为一种高度集成的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实现高预制率的同时具有绿色环保、施工高效、方便拆卸,重复使用等技术优势。
在公告号为CN11250228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的隔声内隔墙结构,该内隔墙结构一端与模块建筑连接另一端与外墙连接,包括内隔墙单元,内隔墙单元依次包括装饰面层、呼吸层和复合夹芯板。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内隔墙单元插入框架式整体模块的定位卡槽内,底部通过螺钉将内隔墙单元固定在定位卡槽上,在拆卸内隔墙单元时,需要频繁拧动螺钉,操作较为不便,不利于工作人员对内隔墙单元进行快速拆卸。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饰面轻钢龙骨隔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饰面轻钢龙骨隔墙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饰面轻钢龙骨隔墙结构,包括底板、与底板上表面垂直并固定的模块建筑以及内隔墙本体,所述底板上表面开设有供内隔墙本体插接的横向卡接槽,所述模块建筑侧壁开设有供内隔墙本体插接的竖向卡接槽,所述内隔墙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与底板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以及用于将内隔墙本体与模块建筑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所述内隔墙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同时调节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的调节机构,以使得内隔墙本体易于与竖向卡接槽和横向卡接槽分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固定组件将内隔墙本体与底板固定,第二固定组件将内隔墙本体与模块建筑固定,增强了内隔墙本体与底板和模块建筑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需要对内隔墙本体进行拆卸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调节机构即可同时调节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以使得内隔墙本体易于与竖向卡接槽和横向卡接槽分离,操作简单,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对内隔墙本体进行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卡接槽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内隔墙本体侧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内隔墙本体内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底壁上并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杆以及与第一转动杆下端固定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一容纳槽卡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限位板与第一容纳槽卡接,以此使得内隔墙本体与底板之间得以连接,增强了内隔墙本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卡接槽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内隔墙本体侧壁与第二容纳槽对应的位置上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内隔墙本体内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第二安装槽侧壁并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杆以及与第二转动杆远离第二安装槽的一端固定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二容纳槽卡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第二限位板与第二容纳槽卡接,以此使得内隔墙本体与模块建筑之间得以连接,进一步增强了内隔墙本体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万恒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万恒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29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