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含卤素残留的石墨散热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22853.1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4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胜;郭颢;束国法;蒋伟良;陈玲;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碳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27/28;B32B3/28;B32B7/14;B32B37/12;B32B38/00;B32B38/16;C09K5/14;H05K7/20 |
代理公司: | 江苏德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83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卤素 残留 石墨 散热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含卤素残留的石墨散热膜,包括位于上下面的柔性石墨膜和位于中部的聚酰亚胺支架,所述的聚酰亚胺支架呈波浪状,聚酰亚胺支架的上下凸起面均通过热接的方式与柔性石墨膜相连。该石墨散热膜从结构的方向进行改善,采用负压的方式增强柔性石墨膜与聚酰亚胺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聚酰亚胺支架提供韧性变形基础,并通过波浪状的结构,赋予一定角度的柔性变形能力,且通过设计不同的波浪大小,可以赋予不同角度的柔性变形能力,以适用于不同的产品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含卤素残留的石墨散热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散热膜作为一种金属散热材料的替代品,具有较强的导热能力以及较好的柔性变形能力,可以适用于多种小型电子产品的散热。
石墨散热膜在传统的加工生产中,存在很多胶水的使用,所以在石墨散热膜出厂检测时,会做卤素的含量测试,但是由于生产环节的限制,如果想做到低卤素或是不含卤素的话,往往要使用较为昂贵的胶水材料,且复合效果也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现在有相关的探索方案,即设计更为合理的结构,从结构方面增强复合式石墨散热膜的连接强度,从而减少卤素的含量并提升连接强度。
同时,石墨散热膜在连接强度之外,还需要一定的柔性变形能力,从而可以在装配时,更好的贴合在待散热物体的表面,也需要一定的结构强度,来保证石墨散热膜不会产生断裂的情况。
那么设计一款合理结构的石墨散热膜,就可以综合的解决卤素含量以及柔性变形的问题,并且可以应用在人体表面的接触使用,如特种服饰的使用。且目前将石墨烯散热材料应用在特种服饰中,还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既要满足人体对舒适度(柔性变形)的要求,也要保证石墨烯材料不会发生断裂(韧性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低卤素甚至是无卤素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不含卤素残留的石墨散热膜的制备方法。
一种不含卤素残留的石墨散热膜,包括位于上下面的柔性石墨膜和位于中部的聚酰亚胺支架,所述的聚酰亚胺支架呈波浪状,聚酰亚胺支架的上下凸起面均通过热接的方式与柔性石墨膜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酰亚胺支架的总高度为石墨散热膜总高的60%-80%。
一种不含卤素残留的石墨散热膜的制备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聚酰亚胺薄膜,并在聚酰亚胺薄膜上旋涂光刻胶;
S2、采用掩膜版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一二次曝光,其中曝光部分为正胶区域,未曝光区域为负胶区域;
S3、进行热烘,并使聚酰亚胺薄膜呈现波浪状变形;
S4、制备柔性石墨膜,并在柔性石墨膜的下表面涂覆粉末状的PEEK材料;
S5、通过热烘的方式,使得PEEK粉末熔融,并将其贴附在聚酰亚胺支架的表面;
S6、制备出符合要求的石墨散热膜,并对柔性石墨膜的外表面进行清洗与砂磨。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使用时可以有一定的弯折能力,步骤S5之后,对初步粘合的石墨散热膜进行弯折实验,要求弯折角度大于35-45度,且弯折后柔性石墨膜与聚酰亚胺支架之间不产生断裂。
为了防止内部容腔在高温时发生膨胀,S6之后,采用聚四氟乙烯薄膜对石墨散热膜的两侧面进行封装,封装时,在石墨散热膜的内部空腔内充入呈负压状态的惰性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氩气、氮气或是氦气。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碳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碳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2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