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1089.6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5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全;邹毅辉;易晓坚;陈超;肖育军;蔡思奇;徐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王浩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回收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净水站,所述净水站用于将江河中的原水处理成清水;
超滤单元,包括第一水处理入口、第一淡水出口、第一浓水出口,所述第一水处理入口与所述净水站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浓水出口与所述净水站的入水口连接,所述超滤单元用于去除所述清水的浊度;
一级反渗透单元,包括第二水处理入口、第二淡水出口、第二浓水出口,所述第二水处理入口与所述第一淡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浓水出口与所述净水站的入水口连接,所述一级反渗透单元用于去除所述第一淡水出口输出水中的溶解性固体;
二级反渗透单元,包括第三水处理入口、第三淡水出口、第三浓水出口,所述第三水处理入口与所述第二淡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三浓水出口与所述第一水处理入口连接,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用于去除所述第二淡水出口输出水中的溶解性固体;
EDI单元,包括第四水处理入口、第四淡水出口、第四浓水出口,所述第四水处理入口与所述第三淡水出口连接,所述第四浓水出口与所述第三水处理入口连接,所述EDI单元用于去除所述第三淡水出口输出水中的离子并由所述第四淡水出口输出生产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浓水出口与废水站连接,所述废水站用于处理高浓度污染的废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水池,所述清水池的入水口与所述净水站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清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处理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滤水池,所述超滤水池的入水口与所述第一淡水出口连接,所述超滤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处理入口连接,所述第三浓水出口与所述超滤水池的入水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级反渗透水池,所述一级反渗透水池的入水口与所述第二淡水出口连接,所述一级反渗透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水处理入口连接,所述第四浓水出口与所述一级反渗透水池的入水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反渗透水池,所述二级反渗透水池的入水口与所述第三淡水口连接所述二级反渗透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四水处理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回收单元,所述水回收单元的入水口与所述第二浓水出口连接,所述水回收单元用于将接收的浓水回收利用至工业园区用户和火电厂内部。
8.一种废水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净水站对江河中的原水进行处理,依次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的方式,并确定水的浊度小于等于第一浊度阈值后输出清水;
利用超滤单元对所述清水进行处理,通过膜分离过程,并确定水的浊度小于等于第二浊度阈值后输出淡水;
利用一级反渗透单元对所述淡水进行处理,通过反渗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并确定水的电导率小于等于第一电导率阈值后输出初次处理的淡水;
利用二级反渗透单元对所述初次处理的淡水进行处理,通过反渗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确定水的电导率小于等于第二电导率阈值后输出二次处理的淡水;
利用EDI单元对所述二次处理的淡水进行处理,通过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并确定水的电导率小于等于第三电导率阈值后输出脱盐水,同时产出电导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电导率阈值的脱盐浓水;
对所述脱盐浓水回收并利用所述二级反渗透单元进行处理,从而再次获得所述二次处理的淡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浊度阈值为2NTU,所述第二浊度阈值为0NTU,所述第一电导率阈值为20us/cm,所述第二电导率阈值为5us/cm,所述第三电导率阈值为0.3us/c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水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利用超滤单元对所述清水进行处理时,同步产出浊度小于等于15NTU的浓水;
对所述浓水回收并利用所述净水站进行处理,从而再次获得所述清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10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