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0983.1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6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玉谷康浩;楠田和哉;堀尾和丰;古川刚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G9/012 | 分类号: | H01G9/012;H01G9/08;H01G9/1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慧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电容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对树脂成型体的密接性良好的外部电极的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电解电容器具备:长方体状的树脂成型体,具备包含电容器元件的层叠体和对上述层叠体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树脂,该电容器元件包含在表面具有电介质层的阳极以及与上述阳极对置的阴极;第1外部电极,形成在上述树脂成型体的第1端面,并与从上述第1端面露出的上述阳极电连接;和第2外部电极,形成在上述树脂成型体的第2端面,并与从上述第2端面露出的上述阴极电连接,所述电解电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2外部电极具有包含导电成分和树脂成分的树脂电极层。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911299373.2”,申请日为2019年12月16日,发明名称为“电解电容器”之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
该层叠陶瓷电容器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即,在电容器主体的第1面和第2面分别浸渍电极膏并使其干燥之后,进行烧附处理来形成外部电极用的基底膜,并且,在电容器主体的第5面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印刷电极膏并使其干燥之后,进行烧附处理,将外部电极用的另一基底膜形成为与基底膜连续。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在陶瓷电容器形成外部电极的方法。具体地,具有在坯体的端面进行丝网印刷的第一膏层形成工序、和在坯体的主面进行丝网印刷的第二膏层形成工序,在第一膏层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第一烧附工序,在第二膏层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第二烧附工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526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4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1以及2记载的技术均是在将电极膏丝网印刷到陶瓷坯体之后以600~800℃这样的高温进行烧附处理的技术,电极膏的组成、流变性(rheology)、或印刷条件等适合烧附处理。
另一方面,作为固体电解电容器等电解电容器,有时用树脂成型体对包含电容器元件的层叠体的周围进行密封,在树脂成型体形成外部电极,该电容器元件包含在表面具有电介质层的阳极和与阳极对置的阴极。
在树脂成型体形成外部电极的情况下,不能通过高温下的烧附处理等形成电极层,因此难以使树脂成型体与电极层的密接性提高。因而,不能直接使用专利文献1以及2公开的外部电极的形成方法。
此外,在制造时的干燥工序、焊接安装时的回流焊处理等中以150~260℃这样的温度进行热处理的情况下,由于树脂成型体与电极层的线膨胀系数之差而产生热应力,因此存在电极层易于从树脂成型体剥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对树脂成型体的密接性良好的外部电极的电解电容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具备:长方体状的树脂成型体,具备包含电容器元件的层叠体和对上述层叠体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树脂,该电容器元件包含在表面具有电介质层的阳极以及与上述阳极对置的阴极;第1外部电极,形成在上述树脂成型体的第1端面,并与从上述第1端面露出的上述阳极电连接;和第2外部电极,形成在上述树脂成型体的第2端面,并与从上述第2端面露出的上述阴极电连接,所述电解电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2外部电极具有包含导电成分和树脂成分的树脂电极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对树脂成型体的密接性良好的外部电极的电解电容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09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