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长距离牵出调车作业的调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7414.1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1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相如;彭强;贾平;罗伟;王赓;殷建军;武明义;周航;孙少麒;石晓强;李佳峻;梁权;廖祥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1L15/00 | 分类号: | B61L15/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长距离 调车 作业 尾部 安全 防护 装置 | ||
1.一种用于长距离牵出调车作业的调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调车作业列车尾部的调列尾主机以及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控制装置,所述调列尾主机包括主控模块以及分别与主控模块连接的风压采集模块、排风模块、过标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显示模块以及充放电控制模块;
所述风压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调车作业列车尾部的风压信息,并通过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反馈至所述控制装置,当风压信息出现异常值时主动向所述控制装置发出报警信息;
所述排风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的紧急停车指令,并进行辅助排风制动;
所述过标检测模块包括RFID阅读器,用于识别站场股道内调车尾部标准位置识别区的RFID电子标签,当调车作业列车尾部通过调车尾部标准位置识别区时,所述RFID阅读器自动识别出所述RFID电子标签中的过标信息,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过标信息反馈至所述控制装置,从而实现调车作业列车尾部的过标识别与位置监测;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就地显示相关信息,包括风压信息、报警信息、过标信息、设备状态和突发事件;
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为所述主控模块、风压采集模块、排风模块、过标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显示模块提供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距离牵出调车作业的调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压采集模块包括电连接的差分压力传感器和差分AD采样电路,通过所述差分AD采样电路对所述差分压力传感器的模拟输出进行采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距离牵出调车作业的调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压采集模块通过循环定时扫描、平滑滤波、数字变换和线性校正实现风压测量,通过阶梯阈值回差处理方式进行风压异常判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距离牵出调车作业的调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模块包括排风阀、电磁阀、电磁阀驱动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和电压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磁阀用于根据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发送的驱动信号控制所述排风阀进行排风,所述电磁阀、电磁阀驱动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和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均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长距离牵出调车作业的调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采用双端口,正负极单独驱动以防止电路脉冲干扰;所述电磁阀接口处设置有反向续流电路,防止阀门关闭时产生的感应高压对电路板产生冲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长距离牵出调车作业的调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阀包括主阀以及与所述主阀连接的先导阀。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长距离牵出调车作业的调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标检测模块的RFID阅读器定时进行标签扫描,如果收到标签返回指令则向所述主控模块推送标签信息,所述主控模块从标签信息中解出标签的EPC信息,然后根据判定该标签是否是合规的过标标定标签,如果是则提取股道和标签号信息,向所述控制装置推送过标提醒。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长距离牵出调车作业的调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锂电池组,充电入口处设置有防护器件,所述防护器件包括瞬态抑制二极管TVS、压敏电阻和熔断器、肖特基二极管,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TVS和所述压敏电阻用于消除静电和电池脉冲产生的高压脉冲,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用于避免充电入口处的电源反接和电能反向输出现象。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长距离牵出调车作业的调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数字信道机实现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控制装置的无线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长距离牵出调车作业的调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列尾主机还包括北斗模块与4G传输模块,用于实时将调列尾主机的位置信息传输至外部的管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74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