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机混合决策的智能安检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6961.8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4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黄莹;王晓侃;茹一;李伟;李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G06V20/10;B07C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1 | 代理人: | 陈曦;陈琳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机 混合 决策 智能 安检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机混合决策的智能安检系统及方法。该智能安检系统包括:安检设备,包括安检机、边缘计算装置和分拣传送机构;安检机设置于安检场所,以获取行李图像;边缘计算装置与安检机连接,以接收行李图像并进行机器识别;分拣传送机构与边缘计算装置连接,以接收边缘计算装置发送的第一分拣指令;人工判图设备,与边缘计算装置连接,以接收边缘计算装置发送的行李图像,用于人工识别;人工判图设备还与分拣传送机构连接,以向分拣传送机构发送第二分拣指令;分拣传送机构能够接收第一分拣指令,以执行开检操作;还能够接收第一分拣指令和第二分拣指令,以执行开检或放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机混合决策的智能安检系统,同时还涉及相应的智能安检方法,属于安全检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安检系统作为涉及公共安全的关键任务系统,是一种人机协作系统,一直是以人的决策作为系统执行的唯一标准,机器仅扮演执行机构的角色。出于安全责任,复杂的检查确认规程使安检通道的通行效率一直备受旅客诟病,受限于X射线成像技术的能力,开箱复检是安检系统中人力耗费最大的环节,而且系统运行的效率与效果难以平衡。
随着人工智能方法及技术逐步在安检领域渗透落地,安检设备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主要体现在降低人的劳动负荷与提升劳动效率两方面。如:自动分拣技术,解决了安检员人工搬运行李托盘的强体力劳动问题,使人的精力可以更加集中在开包检查上;智能探测技术,实现了部分违禁物品的自动识别,并可以可视化的方式给与安检员识图的辅助,提升识别效率。
目前,安检的智能化仅体现在设备层面上,突出解放人力、处理效率高的特点,但缺乏系统层面的智能化方法,因为安全决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的决策过程,人、机双方对系统的整体效能均存在影响因素。人工智能要赋能以人为核心的关键任务系统,除了考虑机器能力的提升外,更应关注人机共同能力的提升,即“人在回路”的混合增强智能、人机智能共生的行为增强,以此实现安检系统整体的效能增长。
在申请号为202010469336.8的中国发明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基于云边协同的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系统。该智能安检系统包括:设置于云端的算法库、设置于边缘端的输入模块、算法选择模块、决策模块;所述算法库,用于储存算法文件;所述算法文件包括基于统计模型的机器学习算法文件、神经网络模型算法文件;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获取输入信息;所述输入信息包括系统待处理数据、边缘设备静态参数、边缘设备动态参数、预设的实时性要求参数及精度要求参数;所述算法选择模块,配置为基于边缘设备静态参数、边缘设备动态参数,获取边缘设备的性能评价指标,并结合所述实时性要求参数、所述精度要求参数,通过预设的算法选取规则从所述算法库中选取相应的算法,作为第一算法;所述决策模块,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算法获取所述系统待处理数据的处理结果及其对应的置信度,若该置信度大于预设的阈值,则将所述处理结果作为目标决策结果,否则获取录入的人工决策信息作为目标决策结果。
然而,在上述智能系统中,机器决策占主力,在决策结果置信度低于阈值时才会人工介入,机器与人的协作关系为有条件的分支串行,无法做到人机并行,同时在线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人机混合决策的智能安检系统,以采用的人-机混判的策略,提高安检效率和安检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人机混合决策的智能安检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人机混合决策的智能安检系统,包括:
安检设备,所述安检设备包括安检机、边缘计算装置和分拣传送机构;所述安检机设置于安检场所,用于获取旅客的行李图像;所述边缘计算装置设置于所述安检场所并与所述安检机连接,以接收所述行李图像,并进行机器识别;所述分拣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安检场所并与所述边缘计算装置连接,以接收所述边缘计算装置基于机器识别结果发送的第一分拣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未经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6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