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热轧多功能测厚仪表射线管状态变化趋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5543.7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7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军;陈军奎;周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5/02 | 分类号: | G01B15/02;G06T11/2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于婉萍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热轧 多功能 测厚仪 射线 状态 变化 趋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热轧多功能测厚仪表射线管状态变化趋势的方法,属于轧钢大型测量仪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零标数据图表整理分析:采用多功能测厚仪表设备自带的某一规格标准样片进行设备离线外部样片测量,并采集某个时间点射线管S1测量的该规格标准样片的能量数据,称之为零标数据,采集一段时间内的一组射线管S1的零标数据后对其进行整理,将采集到的每组射线管S1的零标数据生成相应的图表,当图表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突变时,则表明射线管S1的能量状态发生了变化。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拟提供一种判断热轧多功能测厚仪表射线管状态变化趋势的判断方法,能够简便、客观地反应测厚仪表射线管能量状态的变化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大型测量仪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判断热轧多功能测厚仪表射线管状态变化趋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多功能测厚仪表是一台非常重要的厚度测量仪表,可以测量成品带钢的横向轮廓厚度,其测量原理是通过射线管电离空气产生X射线,让X射线定向向下照射,X射线穿透带钢后到达带钢下方的探头接收端,探头接收端由五百多个小的闪烁晶体晶体组成,构成垂直于带钢运行方向的并覆盖带钢整个宽度方向的接受端。探头通过接收到的X射线能量计算出带钢的厚度等数据。
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设备会发生系统漂移,可能导致测量数据出现误差,为了保证设备的精度,需要对测厚仪表进行年度校验,称之为全标工作,全标采用设备自带的各规格标准样片(称之为外部标准样片)进行设备离线外部样片测量校验,并同时校验调整仪表参数,其工作量很大,全标调整后的射线管能量是最优状态。此外,为确保每块钢测量之前消除环境干扰误差,仪表会自动在每块带钢进入精轧机架前时再进行一个简单的内部样片校准工作(其样片装在设备内部),称之为零标工作。
测厚仪表的准确性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而射线管的状态好坏是左右测厚仪测量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实际生产中受现场振动环境的影响射线管的安装位置会发生微变,以及电气设备自身老化会造成放射能力的减弱,导致了射线管的能量变动是客观存在的。
为了判断仪表设备及射线管的能量是否满足测量要求,在现实中技术人员通过安装标定架,放置各种规格实际轧制的钢板,先用仪表测量这些钢板厚度并记录,同时人工用千分尺测量同样钢板并记录,从仪表测量结果于千分尺的手动测量结果相比较,从侧面推断多功能仪表射线管的能量是否满足测量要求。此类操作耗时,费力,影响周围环境,以及人员的测量误差,导致判断结果不确定性增加,如何去用简单的方法量化评价测厚仪表射线管状态好坏的变化趋势是一个技术人员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拟提供一种判断热轧多功能测厚仪表射线管状态变化趋势的判断方法,通过对多功能测厚仪所用射线管能量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简便、客观地反应测厚仪表射线管能量状态的变化情况,方便对轧钢现场仪表测厚设备关键元件进行及时维护,有效预防和降低设备的故障概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判断热轧多功能测厚仪表射线管状态变化趋势的方法,包括零标数据图表整理分析:以多功能测厚仪表内的射线管S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功能测厚仪表设备自带的某一规格标准样片进行设备离线外部样片测量,并采集某个时间点射线管S1测量的该规格标准样片的能量数据,称之为零标数据,以一个月时间为间隔顺序,采集一段时间内的一组射线管S1的零标数据后对其进行整理,利用数据软件的导出数据功能选项,对采集到的每组射线管S1的零标数据生成相应的图表,当图表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突变时,则表明多功能测厚仪表内的射线管S1的能量状态发生了变化,需要点检人员重点关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55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