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磨擦的PC+PBT聚合树脂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4014.5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5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谢玉辉;童大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搜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67/02;C08K9/06;C08K9/04;C08K3/30;C08G64/42;C08G63/9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3 | 代理人: | 曲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pc pbt 聚合 树脂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树脂改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磨擦的PC+PBT聚合树脂及其制备工艺。所制备的增韧助剂中采用分散剂对纳米二硫化钼粉末进行分散处理后,与含氟硅烷混合形成对二硫化钼的包裹结构,所形成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在增韧助剂、交联剂的反应下,使得各组分在相界面上形成物理结合,提高了聚碳酸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相界面的物理结合力,从而提高了PC+PBT聚合树脂的韧性以及耐摩擦性能,在聚碳酸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具有高耐热性、耐化学、耐抗候以及优异尺寸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基础上,增强了聚碳酸酯的拉伸能力以及抗疲劳能力,所制备的PC+PBT聚合树脂能够应用于汽车外零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树脂改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磨擦的PC+PBT聚合树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又称PC塑料,其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其主要性能缺陷是PC主要性能缺陷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对缺口敏感,耐有机化学品性,耐刮痕性较差,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和其他树脂一样,PC容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侵蚀。并且相对于大部分的塑胶材料来看,聚碳酸酯的耐磨性是比较差的,处于中下水平,所以一些用于易磨损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
而聚碳酸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结合具有互补优缺的特点,其共混体具有较强的耐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为了充分发挥两者的结合能力,本发明提出一种增强耐摩擦性能的聚碳酸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共混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磨擦的PC+PBT聚合树脂及其制备工艺,提高了聚碳酸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相界面的物理结合力,从而提高了PC+PBT聚合树脂的韧性以及耐摩擦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磨擦的PC+PBT聚合树脂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表面预处理:分别对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进行表面预处理;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流动速率为15~20g/10min;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熔融流动速率为75~85g/10min。
所述聚碳酸酯的表面预处理为:将聚碳酸酯与葡萄糖酸钠混合,升温至240~250℃,搅拌均匀之后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投料入双螺杆挤出机于240~250℃温度下混合,最后挤出成粒;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表面预处理为: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与葡萄糖酸钠混合,升温至250~260℃,搅拌均匀之后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投料入双螺杆挤出机于250~260℃温度下混合,最后挤出成粒;
2)增韧助剂的制备:将纳米二硫化钼粉末、分散剂和含氟硅烷混合,升温至100~125℃进行超声搅拌处理,停止超声、恒温搅拌,之后升温至135~155℃,加入润滑剂继续恒温搅拌得到均质物料,再降温至100~110℃,加入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调节pH为7~9,搅匀之后降至常温即得到改性增韧剂;
所述分散剂包括单硬脂酸甘油酯、单月桂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的一种或以上;
所述含氟硅烷包括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三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一种或以上;
所述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锌、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铝;
所述增韧助剂中,按质量分数计,纳米二硫化钼粉末占38~58%、分散剂占10~15%、含氟硅烷占8~15%、润滑剂占10~15%、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占14~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搜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搜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40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