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波纹管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3213.4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9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周久富;邱剑锷;陈伟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10 | 分类号: | B29C51/10;B29C51/12;B29C51/42;B29L23/1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波纹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塑料波纹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波纹管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设备预热:将烘箱和胚管预热机构加热至预设温度并保持,通过模具加热机构使波纹管吸塑成型模具达到波纹管成型所需温度并保持;S2.预热胚管:将胚管预热机构移动至胚管上并对其进行预加热,预加热结束后胚管预热机构远离胚管且胚管静置一定的时间;S3.波纹成型:静置完毕后,波纹管吸塑成型模具合模,使胚管进入波纹管吸塑成型模具内,合模后负压机构工作,将胚管壁吸附到定型波纹上,从而胚管成型为波纹管;S4.成型完毕。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塑料波纹管制备方法优点在于:设计合理,适用各种塑料波纹成型,尤其特种工程塑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波纹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波纹管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波纹管是一种可折叠、可伸长、可弯曲的管状弹性部件,塑料波纹管广泛的用于线束保护、液体输送等领域。根据外形,塑料波纹管主要分螺旋式和波节式,螺旋式的制备方式是通过模具的旋转挤压形成螺旋结构的波纹,波节式的是让模具以链条旋转方式成型波纹。螺旋式波纹管无焊接缝,但是此种方式制备的波纹形状仅限于螺旋状的波纹,此种波纹弯曲程度和伸长率较低。而波节式的成型工艺模具组合结构灵活,可制备不同长度的波纹,生产效率高,但是其模具匹配度很差,导致合模处存在焊接缝,并且,此种制备工艺对于波纹高度和形状有极大的限制。
以上两种波纹制备方式常用于PE、PP、PVC等一般塑料的制备,普通塑料熔点低,粘度较低,熔程大,加工容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塑料种类的丰富,特种工程塑料如PEEK、PI、PFA、 FEP、PA等材质构成的波纹管较少,而工程塑料具有强度大、熔点高、耐腐蚀,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但是目前波纹管的制备工艺不适合所有高熔点或高粘度塑料加工,且波纹形状单一,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适用各种塑料波纹成型尤其是特种工程塑料的塑料波纹管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塑料波纹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备预热:将烘箱和胚管预热机构加热至预设温度并保持,通过模具加热机构使波纹管吸塑成型模具达到波纹管成型所需温度并保持;
S2.预热胚管:将胚管预热机构移动至胚管上并对其进行预加热,预加热结束后胚管预热机构远离胚管且胚管静置一定的时间;
S3.波纹成型:静置完毕后,波纹管吸塑成型模具合模,使胚管进入波纹管吸塑成型模具内,合模后负压机构工作,将胚管壁吸附到定型波纹上,从而胚管成型为波纹管;
S4.成型完毕:负压机构停止工作,然后打开波纹管吸塑成型模具,取出成型完毕的波纹管,最后冷却定型。
在上述的塑料波纹管制备方法中,在步骤S2中,胚管预热机构轴向远离胚管,同时波纹管吸塑成型模具轴向接近胚管。
在上述的塑料波纹管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波纹管吸塑成型模具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半模,轴向移动半模使两半模移动至胚管的上下两侧。
在上述的塑料波纹管制备方法中,在步骤S3中,两半模合模使胚管位于两个成型半腔之间。
在上述的塑料波纹管制备方法中,在步骤S2中,将胚管套设在芯轴上,在加热的同时转动芯轴使得胚管旋转,加热完毕后停止转动芯轴。
在上述的塑料波纹管制备方法中,在步骤S2、S3和S4中,对芯轴两端的非胚管安装区始终冷却。
在上述的塑料波纹管制备方法中,在步骤S4中,两半模分离,从而轴向抽出成型完毕的波纹管,悬挂于支架上冷却定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3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地脚大型折弯机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气象灾害故障风险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