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光学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12772.3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4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穆婧;李慧;钟燕凤;王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C09K11/85 | 分类号: | C09K11/85;C09K11/02;B82Y30/00;A61K4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徐凯凯 |
地址: | 51803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光学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稀土光学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稀土光学探针包括:内核NaYbF4:Er3+,Ce3+、壳层NaYF4:Yb3+、外壳NaYF4:Nd3+、以及修饰在所述外壳NaYF4:Nd3+表面的二苯并环辛炔。所述稀土光学探针具有三层结构,避免了不必要的稀土离子间(Er3+离子和Nd3+离子)的交叉弛豫带来的能力损失,具有高亮的NIR‑IIb荧光发射;通过在探针表面修饰功能性基团—炔基赋予其生物正交能力;当将该稀土光学探针与具有同源靶向性的肿瘤胞外囊泡在活体中发生高效生物正交结合时,可以增强光学探针的肿瘤富集率及滞留时间,可实现活体肿瘤长时间的动态荧光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生物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土光学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稀土掺杂纳米粒子(NPs)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比如无光漂白、不闪烁、窄发射带宽和长寿命等,使其成为一类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光学探针。更为重要的是,掺杂铒离子(Er3+)的下转换纳米晶(DCNPs)在1525nm处具有特征荧光发射峰,适用于NIR-IIb的活体成像。
目前,Er3+离子掺杂的光学探针已被设计并用于在毫米深度实现微米级分辨率的全身和脑血管成像。尽管稀土光学探针在活体荧光成像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仅利用传统的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EPR)效应,稀土光学探针在肿瘤部位往往呈现出较差的靶向性及较短的滞留时间,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活体肿瘤检测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目前,为了提高肿瘤靶向能力,研究者们通过在稀土光学探针表面修饰叶酸、核酸、抗体、多肽等多种活性靶点,增强其对肿瘤的靶向富集能力。然而,肿瘤细胞上生物受体的表达有限,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效率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仍然阻碍了探针在肿瘤部位的高效富集。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土光学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稀土光学探针表面的受体与修饰稀土光学探针表面的配体结合效率低,存在阻碍探针在肿瘤部位高效富集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稀土光学探针,包括:
内核NaYbF4:Er3+,Ce3+;
壳层NaYF4:Yb3+,所述壳层NaYF4:Yb3+生长在所述内核NaYbF4:Er3+,Ce3+表面;
外壳NaYF4:Nd3+,所述外壳NaYF4:Nd3+生长在所述壳层NaYF4:Yb3+表面;
二苯并环辛炔,所述二苯并环辛炔用于修饰所述外壳NaYF4:Nd3+的表面。
所述的稀土光学探针,其中,所述壳层NaYF4:Yb3+中Yb3+离子的掺杂浓度为100%。
所述的稀土光学探针,其中,所述稀土光学探针为尺寸在21.5nm~29.5nm之间的球形结构。
一种如上所述的稀土光学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27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凿孔施工工艺方法
- 下一篇:内容推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