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流控技术的炸药结晶过程动态浓度检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2312.0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9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朱朋;闫樊钰慧;周星屹;沈瑞琪;叶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2 | 分类号: | G01N15/02;G01N21/3563;G01N21/8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流控 技术 炸药 结晶 过程 动态 浓度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光流控技术的炸药结晶过程动态浓度检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用于驱动溶剂和反溶剂溶液的流体驱动模块;微混合及结晶模块;显微观测模块:由显微CCD相机与图像传输线组成;在线浓度检测模块:包括用于实时检测结晶过程浓度变化的在线红外光谱仪,红外可调准直支架,准直透镜,微结晶芯片;用于收集炸药悬浮液样品的收集模块。本发明基于微流控技术,通过与过程分析工具联用,实现了炸药结晶过程中的浓度实时检测,获得炸药结晶过程中重要动力学参数;同时获得了粒径均一,晶体形貌规则的炸药颗粒;该技术既能实现高品质炸药的小批量筛选与制备,又为“可视化”研究炸药结晶规律与工艺优化提供了数据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炸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光流控技术的炸药结晶过程动态浓度检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炸药的晶体结构形态是影响其能量释放、安定性、相容性、力学与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取高品质以及综合性能优异的炸药晶体,如何对结晶过程进行稳健且可视化的实时检测使得结晶过程可控是核心关键。
过饱和度是溶液结晶过程的驱动力,决定了晶体成核、生长以及晶型转变的等行为,是调控晶体结构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研究结晶机理和工艺条件的核心。能够实时在线准确测量悬浮液的浓度是控制结晶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寻找到一种能够实时检测炸药结晶过程中浓度变化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微流控是指在微尺度上操作与控制流体的科学与技术。该技术具有传热传热效率高、参数精准可调、混合效率高等特点。这些优势使得微流控技术非常适合对反应参数条件进行快速筛选与高通量制备,进而对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同时,应用在结晶领域的微流控技术具有可视化程度高、条件反馈及时灵敏以及变量可控的优点,极易与其他分析工具相结合,以完成不同功能作用。虽然微流控在结晶控制领域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但对于炸药结晶过程中参数的实时分析与表征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亟待发展一种能够与微流控技术耦合连用的在线分析检测技术。
光谱分析方法由于其优异的灵敏度与精度,被大量运用在在线浓度检测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多组分混合体系包括共结晶体系的浓度检测等。红外光谱是通过检测分子间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的跃迁所吸收的红外线情况,实现样品表层化学结构信息的表征。这种光谱信号可以根据不同组分的特征吸收峰对每种组分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它作为一种实用且强大的在线分析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且无需制样的特点。这些优势使得红外光谱在结晶过程中的在线过饱和度的表征研究中十分受欢迎。同时,红外光谱无需复杂光路与操作,与微流控技术具有优异的适配性。微流控芯片中的微通道能够形成天然的光程以便红外光透过,辅之与标定曲线能够很好地解决噪声与基线漂移等问题,实现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实现炸药结晶过程中浓度变化的实时测量,提供一种基于光流控技术的炸药结晶过程动态浓度检测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的炸药浓度检测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光流控技术的炸药结晶过程动态浓度检测系统,包括:
流体驱动模块:包括多通路注射泵与微量注射器,用于驱动炸药重结晶所用的溶剂溶液和反溶剂溶液;
微混合及结晶模块:根据不同炸药结晶特性与混合条件选择混沌对流微混合芯片、振荡涡流微混合器或共轴聚焦微混合器;
驱动模块:驱动溶剂溶液和反溶剂溶液在微混合及结晶模块接触后,在微混合结构的作用下实现快速混合,生成纳米炸药悬浮液,流入微混合及结晶模块的微结晶芯片;
显微观测模块:用于观测微混合与结晶模块中混合状态与混合效率;
在线浓度检测模块:包括在线光谱仪,用于采集流入到微结晶芯片中的纳米炸药悬浮液的实时浓度;
样品收集模块:用于收集从微结晶芯片流出的纳米炸药悬浮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23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