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扰动下块系岩体滑移型岩爆诱发机制的研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4528.2 | 申请日: | 202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1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邓树新;李杰;张国凯;王振;陈建宇;高飞;姚箭;于冰冰;孙庆亚;马维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2;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王文焕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扰动 下块系岩体 滑移 型岩爆 诱发 机制 研究 方法 | ||
1.冲击扰动下块系岩体滑移型岩爆诱发机制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岩块试件;
S2:对岩块试件进行结构面剪切试验;
S3:将岩块试件竖向叠加组成块系岩体(1);
S4:对块系岩体(1)进行冲击扰动试验;
S5:对块系岩体(1)进行冲击扰动下岩块滑移试验;
S6:建立块系岩体滑移稳定性计算模型,对块系岩体滑移型岩爆诱发机制进行理论分析;
S7:对步骤S6中得出的块系岩体滑移型岩爆诱发机制进行现场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扰动下块系岩体滑移型岩爆诱发机制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101:采用花岗岩或者砂岩作为岩石材料,用水刀切割成长方体的岩块;
S102:利用数控刻录技术对长方体的岩块进行刻录处理,批量制备岩块的结构面;
S103:使用填充料对岩块的结构面之间进行填充,填充层的厚度大于2倍齿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扰动下块系岩体滑移型岩爆诱发机制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3中所述的填充料包括骨料和胶结料,所述骨料为石英砂或者重晶石砂,所述胶结料为松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扰动下块系岩体滑移型岩爆诱发机制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401:构建模型竖向加载系统;
S402:对块系岩体(1)的顶部岩块施加单次或者低频多次冲击扰动载荷进行试验,测量块系岩体内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扰动下块系岩体滑移型岩爆诱发机制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1中所述的模型竖向加载系统包括底座(2)、拉压传感器(3)、立柱螺杆(4)、压板(5)、力传感器(6)、电动式激振器(7)、功率放大器(8)、信号发生器(9)和控制及数据处理电脑(10);
所述底座(2)上设有橡胶垫(11),块系岩体(1)位于所述橡胶垫(11)上,所述块系岩体(1)包括多个岩块试件(101),每个所述岩块试件(101)内部均含有结构面(102);所述底座(2)上还安装有四个拉压传感器(3),四个所述拉压传感器(3)分别位于块系岩体(1)的四角处,每个所述拉压传感器(3)上均设有立柱螺杆(4),每个所述立柱螺杆(4)上均活动套设有压板(5),所述压板(5)位于所述块系岩体(1)的顶部,所述压板(5)的上方还设有螺栓(12),所述螺栓(12)与相互对应的立柱螺杆(4)螺纹连接;
所述块系岩体(1)的顶部设有电动式激振器(7),所述电动式激振器(7)的底部设有力传感器(6),所述力传感器(6)的底部与所述块系岩体(1)的顶部接触,所述电动式激振器(7)与所述功率放大器(8)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8)与所述信号发生器(9)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9)与所述控制及数据处理电脑(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扰动下块系岩体滑移型岩爆诱发机制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2中块系岩体内部的位移和加速度的测量方法为:在块系岩体(1)的正面进行喷涂处理,在块系岩体(1)的背面设置加速度传感器(13);块系岩体(1)的正面前方采用照明系统(14)进行照明,并使用图像采集系统(15)进行图像采集,所述图像采集系统(15)与图像处理系统(1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45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灰磨机
- 下一篇:一种挤压平板拖把的捋头机构及其清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