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撕裂的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3090.6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5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其龙;程书文;孙华旭;陆湛泉;姜向新;何浏炜;杨霄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金发科技企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23/06;C08L27/18;C08L77/06;C08L63/02;C08L61/06;C08K7/00;E04B1/6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冯振宁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撕裂 烯烃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撕裂的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聚烯烃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0~5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30份,茂金属聚乙烯10~30份,抗撕裂助剂2~10份,层状无机填料5~20份;所述抗撕裂助剂为含氟乙烯聚合物、尼龙树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在LLDPE/EVA体系中加入部分茂金属聚乙烯,协同特定种类的抗撕裂助剂、层状无机填料,可以在不降低材料刚性、韧性的基础上,大幅改善材料的抗撕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抗撕裂的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聚烯烃材料由于其均有优异的低透水性、低温柔韧性、延展性和可加工性能好,挤出的片材非常适用于建筑物内外防水。但是由于其抗撕裂强度较低,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尖锐硬物容易出现刺破撕裂等问题,导致防水抗渗性能大幅度降低,需要针对性进行提高,改善其抗撕裂性能。
目前,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进行抗撕裂性能改善:(1)添加茂金属聚乙烯树脂,但是对撕裂强度的提高不明显;(2)采用多层共挤后复合,虽然抗撕裂性能改善效果较好,但是其加工步骤复杂,增加了加工难度。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抗撕裂的聚烯烃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抗撕裂性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抗撕裂的聚烯烃复合材料。通过在LLDPE/EVA体系中加入部分茂金属聚乙烯,协同特定种类的抗撕裂助剂、层状无机填料,可以在不降低材料刚性、韧性的基础上,大幅改善材料的抗撕裂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撕裂的聚烯烃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20~50份,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5~30份,
茂金属聚乙烯(m-PE)10~30份,
抗撕裂助剂2~10份,
层状无机填料5~20份;
所述抗撕裂助剂为含氟乙烯聚合物、尼龙树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LLDPE/EVA体系中加入部分茂金属聚乙烯,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材料的抗撕裂性能。在此基础上,协同本发明的抗撕裂助剂、层状无机填料,可以在不降低材料刚性、韧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改善材料的抗撕裂性能。
本发明中所述抗撕裂助剂为耐高温高分子材料,发明人研究发现,在挤出加工过程中,抗撕裂助剂在螺杆的强剪切力的作用下呈细丝状相互缠结,在LLDPE/EVA体系中形成网状结构,进而增强了材料的抗撕裂性能。层状无机填料在LLDPE/EVA体系中层状分散,协同抗撕裂助剂的网状结构,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抗撕裂性能,且层状分散的填料延长了小分子的渗透通过路径,提高了材料的抗渗水性能。
可选地,所述尼龙树脂为PA66、PA6、PA6T、PA10、PA11或PA12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多酚型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环氧化烯烃化合物或杂环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所述酚醛树脂为热塑性酚醛树脂和/或热固性酚醛树脂。
优选地,所述含氟乙烯聚合物的分子量为30~1000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金发科技企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金发科技企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30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