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坡大截面预制叠合梁吊耳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2029.X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1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周胜军;谈虎;张建华;熊赛江;王成;王东方;陈健伟;陶学超;王东燕;殷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21/00;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坡大 截面 预制 叠合 梁吊耳 构造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坡大截面预制叠合梁吊耳构造,包括吊耳主板,所述吊耳主板的上部设有起重吊孔,所述吊耳主板的下部设有吊耳加劲板,所述吊耳主板的底端设有吊耳底板,所述吊耳底板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变坡大截面预制叠合梁吊耳构造的施工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叠合梁难以安装、特殊起吊工况下叠合梁结构受力不均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节约了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叠合梁吊装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坡大截面预制叠合梁吊耳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预制拼装构件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流,城市高架及高速公路对预制构件的使用频率越来越普遍。
城市高架及高速公路考虑到施工工效及成本的投入及施工的便捷性,为了提高预制叠合梁在预制构件厂移位、在施工现场起吊安装的工效,因此对叠合梁等构件预制过程中按照预定位置设置了相应吊点,待预制构件养护期满足要求后运输至安装现场直接采用预埋吊点起吊安装,吊装完成后直接采用切割设备将吊钩割除。
常规的预埋吊钩的方法有安装钢绞线吊钩法、安装碳素结构钢吊钩法等,常规不预埋吊钩的方法主要有钢丝绳兜底吊装法,但是安装钢绞线吊钩常采用多根钢绞线并排组合使用,当叠合梁任一角度倾斜工况下其钢绞线吊钩将由多根同步受力转换为单根受力,易造成钢绞线逐一断裂的危险;安装碳素结构钢吊钩情况与钢绞线吊钩相类似,仅限于叠合梁水平稳定吊装;钢绞线吊钩与碳素结构钢吊钩对锚固长度要求高,锚固端需按照计算要求设置相应锚板,仅做一次使用,大量的材料一次性使用与节能环保的理念不符;常规不预埋吊钩兜底吊法对预制构件厂叠合梁脱模移位造成极大困难,现场兜底吊安装过程中叠合梁边角对钢丝绳磨损严重,钢丝绳消耗量仅次于预埋吊钩,且起吊过程中容易造成叠合梁外观破损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变坡大截面预制叠合梁吊耳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预制叠合梁上常规预埋吊点的安装固定困难、一次性使用材料损耗严重、无法实现叠合梁水平起吊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坡大截面预制叠合梁吊耳构造,包括吊耳主板,所述吊耳主板的上部设有起重吊孔,所述吊耳主板的下部设有吊耳加劲板,所述吊耳主板的底端设有吊耳底板,所述吊耳底板上设有若干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吊耳构造选用不低于Q355级的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吊耳主板的最小厚度为32mm,所述吊耳加劲板的最小厚度为30mm,所述吊耳底板的最小厚度为44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变坡大截面预制叠合梁吊耳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叠合梁预制过程中,在叠合梁上开设若干与安装孔相对应的固定孔,在叠合梁的上端浇筑钢筋混凝土湿接缝,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湿接缝上开设若干与安装孔相对应的预留孔,叠合梁预制完成后运输至现场,起吊所述吊耳构造,所述吊耳底板与钢筋混凝土湿接缝的顶面密贴,使所述吊耳主板保持竖直,采用吊杆依次穿过安装孔、预留孔和固定孔,通过螺母紧固;
S2、采用步骤1的方法于叠合梁上安装数个所述吊耳构造,并通过使用不同尺寸吊耳构造组合实现吊耳构造竖直和顶部标高一致;
S3、待一片叠合梁8个吊耳构造全部安装完成后,将叠合梁缓缓提起,通过运梁船驶离安装现场,吊装至在已安装/施工完成盖梁或支架上,最终安装至预定位置;
S4、安装到位后复核叠合梁中心线与桥梁设计线型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卸除吊耳构造进行下一片叠合梁吊装。
优选地,S1中,所述吊耳构造安装前,预先在所述浇筑混凝土的预留孔内埋设护壁钢管。
优选地,S1中,所述吊杆的上部通过平螺母紧固,下部通过锥螺母紧固,所述锥螺母与钢筋混凝土湿接缝之间安装钢垫板。
优选地,S1中,所述吊杆的屈服强度≥235MPa,抗拉强度≥365MPa,延伸率≥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20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