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刺与超声探头配合使用的辅助支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1657.6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7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罗莹莹;李会霞;冉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郑州利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0 | 代理人: | 张权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超声 探头 配合 使用 辅助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刺与超声探头配合使用的辅助支撑装置,通过一个手持式的壳体结构,壳体内设置配合使用进给盘结构,进给盘结构配合实现对穿刺针和穿刺套筒的机械式进给过程,在对无论是进给过程中还是进给之前,都可以通过按压驱动柄,促使圆柱销和圆柱孔脱离配合,使得转动环与壳体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调节超声探头的周向位置,然后通过圆柱销和圆柱孔的锁定配合,通过角度调节锁定装置从而调节超声探头的方位和倾斜角度,本发明穿刺针进尺过程中能随时一人完成超声探头的支撑和各种角度和方位的调节工作,从而提高穿刺的准确度和穿刺效率,同时采用机械式的进给盘进尺结构,避免了人为穿刺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的伤害和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刺与超声探头配合使用的辅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导向穿刺置管技术在我们目前的医疗体系中被广泛进行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是介入超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临床使用中,通过超声探头影像与超声探头穿刺架的配合,可引导穿刺针进入患者体内进行介入治疗,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配合超声影像,实时进行目标病灶的穿刺作业,从而将穿刺后的引流管留置,穿刺引流在临床上是非常常用的治疗手段,尤其目前在B超引导或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在临床上使用穿刺引流最常见于以下3种情况或者疾病:1、主要是见于胸腔积液出现感染,或者大量胸腔积液引起的呼吸困难症状,通常采用肋内后间隙穿刺置管引流。2、要见于肝炎后肝硬化,大量腹水引起的腹内压增高,采用腹腔穿刺放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内高压症状。3、主要见于腹部手术,比如肝胆、胃肠或者阑尾化脓以后腹腔残余积液,甚至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肿而出现畏寒、发热,甚至毒血症状。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将脓液引尽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避免再次手术。
现有的穿刺置管技术一般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进行超声导向的穿刺置管工作,简单来说,“一步法”就是在病患需要进行穿刺的位置,进行导流管的穿刺,导流管内套设有金属内套管和内芯,从而直接进行穿刺,穿刺到病灶后,将金属内套管和内芯拔出即可,“两步法”就是在病患需要进行穿刺的位置,通过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到指定位置后,取下穿刺针内的针芯,然后放入金属导丝后将穿刺针取下,然后沿着导丝插入扩张管,退出扩张管以后,套装好引流管和金属内套管,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不需要安装内芯,然后将组装好的引流管沿导丝插入到病灶处,到达病灶后,将导丝抽出,同时将内芯取出即可完成穿刺置管工作,然后通过固定器将引流管与皮肤进行固定连接,防止引流管被拉出。
现有的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在配合超声导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者不停得扶持超声探头,确保在超声显影中进行精准穿刺,但是我们在进针的过程中,往往经常会去移动超声探头来对穿刺的部位进行实时监控,所以医务人员往往需要两个人的配合来完成超声探头的位置调整工作,以及对超声探头的辅助支撑工作,如此一来,在超声探头的支撑定位的过程中,往往一动就会使得显影区域发生改变,就需要医务人员进行重新调整,费时费力,同时在进针的过程中,有时我们可能对进针的角度和方位进行调节,与我们希望在调整的过程中,超声探头能始终保证在当前位置,不会收到进针方位调整的影响,在对超声探头的角度和方位进行调整时,也希望调节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且调整好以后支撑可靠,同时,为了避免在医护人员进行人为穿刺的过程中,在选取好穿刺路线以及穿刺角度后,可能会存在暴力穿刺或者过穿的情况,在不同的穿刺情形下,对穿刺进尺的速度要求也不尽相同,越接近病灶区域,则要求医护人员就要把穿刺的速度放慢,防止过穿或者伤害到周围的组织和血管,同时由于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在确定好的穿刺路线中,产生人为的主观偏差,从而导致穿刺线路发生变化,进而对病患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和损失,为了确保穿刺的精确程度,解决上述的问题,于是我们研发了一种穿刺与超声探头配合使用的辅助支撑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穿刺与超声探头配合使用的辅助支撑装置,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超声探头往往需要医务人员两个人的配合来完成超声探头的位置调整工作,同时解决了进尺过程中,随着进尺方位和角度的改变,不能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探头位置的改变或者定位不同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穿刺进尺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和伤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16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